來自遠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尼德商行購買的頭盔,大量藥品,還有新式衝鋒槍,都將在接下來的戰鬥中發揮“巨大”作用。
至少,義大利人是這樣認為的。
二月底,兩艘載有華夏古董的商船再次從歐洲,這已經是第四批裝船的“貨物”了,此時,第三批“貨物”還在海面航行。
隨著歐戰的再一次升級,也可稱之為歐洲各國“最後的瘋狂”,尼德商行的出貨量和交易額都達到了“令人恐怖”的數字。
李謹言旗下的各家工廠全部開足馬力,機器日以繼夜的隆隆作響,運送原料和貨物的車隊排成長龍,關北城外的工業區,從未像現在這麼繁忙。即便是在戰爭激烈的1916年,出廠的貨物也不到如今的三分之二。
不只是北六省,南六省,西北,西南,中原,幾乎整個華夏的工廠,在一夕之間都變得異常忙碌。農民種出的糧食,牧民飼養的牛羊,甚至是早些年幾乎被市場淘汰的土布,都被大量收購。
同時,華夏聯合政府再度頒佈築路計劃,這一次的工程規模和資金投入是以往的幾倍,樓大總統和交通部長也終於體會了一把有錢不怕花的豪爽。
工程師們聚在了一起,包括華夏人,比利時人,俄國人以及少數美國人。
華夏要修的路很多,不用擔心分不到“活”幹。
這其中,比利時人是最不需要擔心的,按照華夏人的話來說,真金不怕火煉,有之前主持修築的鐵路在,他們都是經過了考驗的。自從為躲避戰火來到華夏,連簡單的打招呼都不會,到如今能說一口還算流利的華夏語,又用賺到的薪水把家人全部接到華夏來定居,不過兩三年的時間。在這裡的生活,讓他們遠離了戰火,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有了在華夏定居的打算,即便歐洲戰爭結束,也不打算回去了。
俄國人的想法一樣,現在的俄國比被德國佔領的比利時還要混亂,與其回到國內,不如留在華夏。他們不只把家人接到北六省,還給昔日許多同僚寫信,發電報,勸說他們一同到華夏來工作。
沙皇時代的俄國,儘管落後於西方國家,但在各領域湧現的人才卻並不少。
化學,物理,軍工。
若是沒有龐大的人才基礎,蘇聯的重工業和軍工發展,不會在短時間內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即便包含有與德國合作的因素在內,無可否認,俄國除了黃金和礦產資源,也是座人才的寶庫。
李謹言想的明白,與其等到一年後和美國開始人才爭奪,不如提早對俄國下手。
二月革命還好,十月革命後,大量的俄國資產階級,中產階級,地主階級,貴族,背景不夠貧苦大眾的軍官都要去見上帝。貴族和地主就算了,那些有真材實料的軍官,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都是筆值得挖掘的財富。布瓊尼,華西列夫斯基,朱可夫,鐵木辛格……這些後世有名蘇聯元帥和將軍,都曾在沙皇軍隊中服役。
說不定還能借此和高爾察克的白軍搭上線,加上冬宮中的伊蓮娜,潛入俄國的情報人員,樓少帥手下的軍隊,尼古拉二世的黃金,早晚是華夏的囊中之物。
有了錢,有了更多的人才,才會有更多的底氣。
李謹言不會以為這場戰爭結束,世界就太平了。一戰的程序足以表明,歷史仍在遵循著固有的軌跡,李謹言拼命扇翅膀,能改變的也只有自己腳下的土地。若沒有樓家,李謹言能把廠子辦起來,別被三天兩頭的打秋風就算萬幸。
一朝穿-越,天老大地老二,自己中間站的想法,傻缺才會有。
李謹言是傻缺嗎?顯然不是。
三月初,幾位老先生重新到大帥府中安營紮寨,還帶來不少小輩和徒子徒孫。隨著一艘又一艘“運寶”船抵達,需要的人手也越來越多。
李謹言將建造圖書館的工程交給了孟氏兄弟,同時將在京城建造博物館的計劃告知了樓大總統。
樓大總統的回電也很快,答應得也很痛快。
拿著電報,李謹言蹬蹬蹬跑上二樓,在書房裡找到正伏案工作的樓少帥,“少帥,大總統答應了。”
“什麼?”
“博物館的事。”李謹言幾步走到桌旁,“我三月要去大連,少帥,你看派誰和孟濤一起進京比較好?”
關北圖書館由孟波設計建造,京城博物館則交給了孟濤和四處的那位機關大拿。將這些寶貝從國外運回來費了李謹言多少心血,若是損失一件,李三少都想抱頭撞牆。
比起大院深宅,博物院一旦建成,更容易被盯上。在後世,博物館失竊案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