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2/4頁)
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評價:夏完淳天資聰穎,能文善詩,9歲即寫出了一部詩集《代乳集》,因而被譽為“神童”。夏完淳所處的年代,正是明朝滅亡前後,他小小年紀就懷著遠大的抱負,時常與人探討救國救民的良策。在其父自殺殉明後,夏完淳與老師及岳父飲血酒盟誓,決心抗清到底。他被捕後依然坦然自若,談笑風生,並寫下了有名的《獄中上母書》《遺夫人書》和詩集《南冠草》,表達了自己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愛國豪情。
1647年秋,夏完淳寫給魯王的一封奏摺被清軍查獲,清軍闖入他家,將他和他的岳父一併逮捕,押送到了南京。在南京的監牢裡,夏完淳不怕利誘與威脅,也不怕嚴刑拷打,只恨自己再不能報效國家。他寫下了許多感情激憤的詩篇,如:“片風絲雨籠煙絮,玉點香球。玉點香球,盡日東風不滿樓。暗將亡國傷心事,訴與東流。訴與東流,萬里長江一帶愁。”
夏完淳在獄中被關押了18天。審訊他的主審官是當時主持南京軍務的明朝降將洪承疇。洪承疇知道夏完淳是江南有名的“神童”,想用軟招子使他屈服,就問他:“聽說你給魯王寫過奏摺,有這回事嗎?”
夏完淳昂首回答:“正是我的手筆。”
洪承疇說:“你小小年紀,懂什麼叫造反啊!一定是上了壞人的當。只要你肯歸順大清,我給你官做。”
夏完淳明知這個人就是洪承疇,卻故意說:“我聽說我朝有位洪亨九(洪承疇字亨九)先生,是個豪傑人物。當年松北一戰,他奮勇殺敵,壯烈殉國。我欽佩他的忠烈。我年紀雖小,但是殺身報國,怎能落在他的後面!”
當初,崇禎帝曾以為洪承疇戰死,為他大辦了喪事。豈不知洪承疇中了清兵的“美人計”,投降了大清,不但沒死,反而做了清廷的鷹犬。如今,夏完淳假裝不明真相,一番話說得洪承疇滿頭是汗,羞愧不已。旁邊計程車兵以為夏完淳真的不認識洪承疇,就提醒他說:“別胡說,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
夏完淳“呸”了一聲說:“洪先生壯烈殉國,無人不知。當時崇禎帝親自設祭,淚流滿面;眾大臣東向遙拜,痛哭失聲。你們這些叛徒,怎敢冒充先烈,汙辱忠魂。”洪承疇聽了後,像吃了一隻蒼蠅,胃口直往上翻。他又羞又惱:在這麼多文武官員面前自己竟被小孩子耍弄了,簡直是丟盡了臉。他哆哆嗦嗦結結巴巴地喝令衛兵:“快……快……給我弄下去朝死裡打!”
1647年9月,16歲的夏完淳和其岳父等30多人,在南京西市刑場同時遇害。在被押往刑場的途中,夏完淳肩負重枷,腳戴重鐐,滿身傷痕,卻大義凜然,昂首挺胸。圍觀的人群都忍不住掉下淚來,他卻高聲吟誦道:
復楚情何極,亡秦氣未平。
雄風清角勁,範日大旗明。
縞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臨城。
臨刑前,他傲然挺立,拒不下跪。劊子手卻戰戰兢兢,不敢正視,3聲催魂炮響之後,還呆立不動。直到監斬官再三催促,他才用發抖的手結束了這位少年英雄的短促而又燦若日月的生命。
夏完淳犧牲後,他的朋友把他的屍體運回松江,埋葬在小崑山下蕩灣村他父親的墓側。夏氏父子之墓,受到後世人的瞻仰憑弔,成為當地的勝蹟。而他那噴薄著愛國豪情的詩文,也已成為中國文學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後人稱讚夏完淳“生為才人,死為雄鬼”。
有公足壯海軍威:鄧世昌
身份:清北洋艦隊“致遠”艦管帶
死於:1894年9月17日(終年45歲)
死因:戰死
地點:黃海大東溝一帶海面
評價:在近代中國反侵略戰爭中,鄧世昌是第一個為國捐軀的海軍將領。他畢業於福建船政學堂,是近代中國自己培養出來的第一批優秀海軍軍官。他“執事惟謹”“治事精勤”,刻苦鑽研海軍戰略戰術理論,注重實際操練,全面提高海軍實戰能力,將“致遠”艦訓練成了一艘戰術精湛的主力戰艦。鄧世昌治軍嚴明,率先垂範,深受官兵愛戴。在黃海海戰中他所表現出的氣壯山河、視死如歸的精神永遠受到中華民族的懷念和敬仰。
鄧世昌辦事勤勉,“西學湛深”,平素愛護士卒,生活儉樸,因而深得部下的愛戴,是當時中國海軍中不可多得的將才。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鄧世昌與將士們相約,奮力殺敵,決不獨生,如果到了緊急關頭,誓與日艦一同沉沒。同年9月17日,北洋艦隊護送中國陸軍赴朝鮮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