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3/4頁)
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渴望與她喜結良緣。伊麗莎白並不為之心動,她或許根本不打算結婚,但她將自己的想法深藏不露,從不向各國王侯貴胄關上求婚的大門,而是閃爍其詞,始終讓他們對婚姻之事懷有希望。在當時歐洲各王朝之間盛行政治聯姻的年代,伊麗莎白幾次三番地將自己的婚姻大事變成了外交遊戲。
伊麗莎白雖無意結婚,但卻喜歡與男人交往,國內也不乏她喜歡的人,其中最令她動心的便是達德利勳爵(1588年,達德利去世,女王悲痛不已)。1578年,伊麗莎白已經45歲了,仍待字閨中。這時,法蘭西國王亨利二世的弟弟,年僅20歲的安茹公爵又向她求婚。據說女王曾一度答應了這樁婚事,但後來考慮到英、法、西班牙之間複雜的國際關係,就在將要舉行婚禮的前幾天,她突然變卦,宣佈解除婚約,並表示要堅持獨身。她曾這樣向國民表白:“我無須再選佳婿結婚,因為我在舉行加冕典禮時,已將結婚戒指戴在我國臣民的手指上,意即我與全體臣民為伴,將我的生命與貞節獻於英國。”因此,伊麗莎白在英國曾有“貞節女王”的美名。
伊麗莎白女王晚年患有神經衰弱、風溼、慢性黃疸等多種疾病,而且討厭看病和服藥,因此身體每況愈下。萬念俱灰的女王脾氣也變得暴躁而古怪。一連好幾天,她整日依偎著墊子席地而坐,目光呆滯,將一根手指含在嘴裡,不時流淚,而且拒絕上床休息。宮女們送來食物,也被她拒絕。“讓我安靜地死吧,我討厭英國人,就像他們討厭我一樣。”女王的國務秘書懇求她說:“女王陛下,為了讓您的臣民感到滿意,陛下應該上床休息。”女王回答說:“你這個小人,對王室女性不能用‘應該’一詞。”後來,她終於脫下髒衣服躺在了床上。
女王臨終時,在旁的大主教對她說,由於女王虔誠,富有憐憫心,並且在英國推行了宗教改革,因此完全有理由獲得上帝的寬恕。伊麗莎白聽到這裡把臉轉向了牆壁,打斷他說:“大人,在位已久,戴在我頭上的王冠已經使我在活著的時候產生了相當大的虛榮心,請別在我快死的時候再增加我的虛榮心。”說完,女王就陷入了昏迷,隨即離開了人世。
女王去世後,人們沒有依照慣例將她的屍體解剖和進行防腐處理。這位“未婚女王”把自己的秘密帶進了墳墓。身邊的人只是默默地從她手上取下了那枚象徵著嫁給英國的結婚戒指。自此,女王終身未嫁的內情也如同她本人一樣,留給了後人無限想象和感慨的空間。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俄羅斯之父:彼得大帝
身份:俄國政治家、軍事家
死於:1725年1月28日(終年53歲)
死因:尿毒症
地點:聖彼得堡
評價:彼得大帝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他繼位後積極興辦工場,發展貿易,發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業,同時改革軍事,建立正規的陸海軍,加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繼而發動了戰爭,奪得波羅的海出海口。可以說,近代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史無不源於彼得大帝時代。
彼得大帝的健康狀況本來相當好,但他那超出常人的活動,夜以繼日的工作,過度的貪杯,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晚年的彼得,心力交瘁,變得不愛與人來往而且容易動怒。他常常一個人幾個小時凝然不動地呆坐,也許是在考慮自己為之奮鬥終生的事業該交給誰吧。
1724年3月,彼得大帝為皇后葉卡捷琳娜在莫斯科舉行了隆重而莊嚴的女皇加冕儀式。此後,他回到聖彼得堡,忍住病痛,強打精神,起草和審定各種敕令和指示。就在他逝世的前3個星期還擬定了任命維圖斯·白令為堪察加考察隊隊長的命令。這支考察隊在他病逝後啟程並最終發現了亞洲與美洲的界線。
在彼得逝世前幾天,病痛折磨得他不停地叫喊,老遠都能聽見。後來他連喊的力氣都沒有了,只能重重地呻吟。1月27日早上,彼得忍住劇痛,虔誠地祈禱說:“我希望上帝寬恕我的諸多罪孽,因為我是在力圖為我的人民做好事。”此後他便沉沉地昏睡過去,並於次日早晨6時去世。葉卡捷琳娜在這天正式宣佈即女皇位,並下旨將彼得的遺體停放40天,自己每天為他哭靈兩次,以示哀悼。當時的宮廷侍從都感到奇怪:女皇從哪裡來的這麼多眼淚?
3月8日,女皇在聖彼得堡保羅大教堂為彼得舉行了葬禮。下葬時,費奧凡·普羅科波維奇發表了那篇著名的悼詞:“啊,俄羅斯人啊!這是怎麼啦?我們遭逢到什麼?我們眼下看到的是什麼?我們眼下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