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3/4頁)
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使之平整。然後,派支部隊遠遠守護它,待第二年青草長起,四周的大草原綠成一片,無法分辨了,才拔營撤走。
成吉思汗的墓地早已無法確知在何處。近年,中國、美國等組織了多支考古隊尋找成吉思汗的陵墓。2002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伍茲率領的一支考古隊宣稱在蒙古國境內找到了成吉思汗墓,但被蒙古政府勒令不得發掘。後人為了祭祀成吉思汗,為他建造了一座馬背上的陵園——“八白室”。所謂“八白室”,就是八座白色的氈帳。氈帳裡供奉著成吉思汗的遺物,象徵著墓地。這樣的陵園既便於遷移,也便於祭祀,很符合遊牧民族到處遷徙的特點。“八白室”遷移多處,起初在肯特山一帶的蒙古高原上,後又移到黃河河套一帶,最後遷到鄂爾多斯草原,現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在蒙古語裡是“主人的陵寢”之意。
。 想看書來
建立後金政權的一代雄主:努爾哈赤(1)
身份:後金汗主
死於:1626年(終年68歲)
死因:癰疽症
地點:瀋陽以東的雞堡
評價:生活在東北地區的女真族(現稱滿族)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政權中唯一兩度進入中原進行統治的,第一次是在1127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了金政權;第二次是1644年進入中原的清朝,建立者便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對後金政權作的重要貢獻是建立八旗制度和建立滿文。
1626年初,努爾哈赤統帥10餘萬大軍進攻寧遠城,明朝大將袁崇煥帶兵堅守寧遠。經過3天3夜的激戰,後金士兵死傷無數,大敗而歸,努爾哈赤也受了傷,而寧遠城依然固若金湯,巍然屹立。在寒風中,努爾哈赤眺望著暮色中的寧遠城,長嘆一聲,率領殘兵敗將撤回了瀋陽。
回到瀋陽,檢點軍士,喪失數千,努爾哈赤不禁嘆息道:“我自25歲起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取,不料今日攻一小小寧遠城,遇著這袁蠻子,偏吃了一場大虧,可恨可惱!”眾貝勒雖百般勸慰,無奈這滿洲太祖爭強好勝,對這平生未有的失利難以接受。古語道:“憂勞所以致疾。”努爾哈赤已是68歲的老人了,更加耐不起憂勞,遂懨懨成疾,最終患上了一種毒瘡——癰疽症。他疼痛難忍,寢食難安,身體一天一天衰弱下去。
皇太極等眾兄弟幾次找來大夫們談話,甚至好幾次出言責罵,威嚇道:“大汗乃一國之尊,你們若治不好大汗的病,還有什麼面目繼續行醫?”但憂急氣憤於事無補,群醫束手的情形也並非施以壓力就能改善。後宮的妃嬪們都整日整夜地燒香焚紙,求神祈禱,當然也不會收到功效。
唯獨努爾哈赤本人卻彷彿大徹大悟似的,極其平靜地面對自己的疾病。這時他平常已不甚言語,但當大夫們跪在他的面前發抖的時候,他命人傳話給眾貝勒:“大夫們都已盡力,不可怪罪他們!”在努爾哈赤的潛意識裡,他真正的不治之症是衰老,是生命急速地枯萎,是精神倦怠不振而瀕臨死亡。以往,他從精神到肉體都充滿了戰鬥力,面對困難,無所懼怕,面對敵人,勇往直前。然而自從寧遠失敗後,他的這種精神再也無法振奮,無法提升。他生平第一次向它舉起了投降的白旗。
7月22日,承受著重大壓力的大夫們終於想出了醫治方法:清河的湯泉祛百病,也許會收奇效。於是,在“唯一的希望”中,努爾哈赤乘船由水路到達了清河。然而,清河溫泉的療效對努爾哈赤的癰疽不起作用,他的病情日趨嚴重,毒瘡處已開始流膿流血。隨侍在努爾哈赤身邊的四大貝勒不得不面對現實,果斷決定速回瀋陽。
此時的努爾哈赤連坐起來的力氣也沒有了,他俯臥於鋪著黃錦緞的擔架上,由四大貝勒親手抬上船,沿太子河而下,轉渾河返回瀋陽。登船之前,努爾哈赤的神志還尚清醒,他問皇太極:“多久能到瀋陽?”皇太極說:“水路便捷,只需5天!”過了一會兒,他又對皇太極說:“回去之後,抓緊鑄造紅衣大炮!”皇太極知道這是他最耿耿於懷的事情,於是應承道:“父汗放心,孩兒會盡早鑄成紅衣大炮,再恭請父汗統兵直取北京。”皇太極一邊說著,一邊止不住地流淚。努爾哈赤俯臥著,沒有看皇太極的臉,聽到他的回答,心中的豪氣彷彿又回到了從前:“很好,伐明大業,一定要完成!”但是說完這話就再也聽不到他的聲音了。皇太極低頭一看,才知父汗已經昏睡過去。此後,努爾哈赤便時而清醒,時而昏迷,再也沒有說話。即使清醒的時候,也是陷入深深的沉思中……
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