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頁)
打倒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撫。第二年他又打敗皇太極,獲寧錦大捷。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起為兵部尚書,督師薊遼、登萊、天津軍務,鎮寧遠。1629年,遼東悍將毛文龍跋扈難馴,不服節制,被袁崇煥先斬後奏,設計殺掉。崇禎帝“驟聞意殊駭”。事後袁崇煥亦悔悟道:“毛文龍是大帥,不是像我這樣的臣子所該擅自誅殺的。”正如明末史學家談遷所說,袁崇煥擅殺毛文龍,“適所以自殺也”。這件事在崇禎帝心中留下了陰影。
後金軍隊領教了袁崇煥的厲害後,於崇禎二年避開了遼東防線,轉而繞道進攻北京,史稱“己巳之變”。袁崇煥得到情報為時已晚,想半路上攔截後金軍已經來不及了。他心急如焚,率軍日夜兼程,兩天後趕到北京,在北京城下再一次痛擊後金軍隊。後金軍隊再次吃了袁崇煥的苦頭後,皇太極深知,如果不除掉袁崇煥,進取中原是不可能實現的,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反間計。
早在後金軍進攻北京的時候,魏忠賢的餘黨就在朝中散佈流言,說後金軍攻打北京是袁崇煥搞的陰謀,其實是他把後金軍招引來的。崇禎帝本來就好犯疑心病,聽到別人這麼一說,就真的猜疑起來。
關於皇太極的反間計,蔣良騏《東華錄》有詳細的記載。文中說,開始的時候後金軍隊抓獲了明朝的兩個太監,命人嚴密看守。這時候副將高鴻中和參將鮑承先遵照皇太極的計謀,故意坐在離兩個太監不遠的地方,假裝做耳語狀說:“今天我們撤兵,不過是個計謀……袁巡撫有密約,事情馬上就能大功告成了。”一個姓楊的太監聽到了兩人的談話。後來,後金軍將這兩個太監放了回去。楊太監回到崇禎帝身邊後急忙將袁崇煥與後金密約的事告訴了他,至此崇禎帝對袁崇煥背叛深信不疑。
於是崇禎帝立即召袁崇煥進宮。袁崇煥不知何事,連忙趕到宮裡。崇禎帝拉著臉,劈頭就問:“袁崇煥,你為什麼自作主張把大將毛文龍殺了?為什麼金兵到了京地,遲遲不見你援兵?”崇禎帝突如其來的問話,把袁崇煥弄得不禁怔住了,等他醒悟過來想作解釋時,崇禎帝已命令錦衣衛將他綁了起來,關進了大牢。
很多朝臣都瞭解袁崇煥為國家一片忠心,決不會幹那種勾當,覺得這事蹊蹺得很。有個大臣大膽地勸諫說:“袁崇煥一向忠心為國,請陛下慎重啊!”崇禎帝卻對大臣的勸告充耳不聞。1630年8月,袁崇煥在北京西市被凌遲處死。行刑當日,沿途不明真相的百姓,誤信袁崇煥通敵,爭擁上前,口撕牙咬。至行刑處,袁崇煥已體無完膚,渾身血跡斑斑,奄奄一息。臨刑前,他口占一絕: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保遼東!
袁崇煥被害後,暴屍於市,無人敢收葬。他的侍衛佘義士含悲銜恨,冒滅門之禍,夜半偷偷取回懸於城牆旗杆上的袁將軍的頭,埋在自家院中,從此隱姓埋名,守墓到老。佘義士臨終前叮囑家人,待他死後把他埋在袁大將軍身旁,並要求佘家子孫此後不許為官,也不許回南方老家,世世代代由“掌門長子”為袁將軍守墓。如今已經過了近400年,佘家也歷經了17代,但仍然為袁崇煥守著墓。袁崇煥之墓在今北京廣渠門內東花市斜街52號後院內。收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功高震主的東王:楊秀清
身份:太平天國東王
死於:1856年9月2日(終年33歲)
死因:被殺
地點:天京(今南京)東王府
評價:燒炭工出身的楊秀清是太平天國前期實際上的軍事統帥,在用兵上主張以“略城堡,舍要害”為原則,並說服部分會眾克服懷鄉戀土思想,率軍長驅北上。起義僅兩年,即轉戰6省,並建都天京。期間,他協助洪秀全健全軍事組織和各種條規,編制“土營”“水營”,嚴格軍紀,充當了太平軍勝利進軍的最高軍事指揮者。定都後,又分兵北伐、西征,為太平天國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他逐漸居功自傲,挾制天王,壓制諸將,終於釀成“天京事變”。
楊秀清自恃功高,與天王洪秀全明爭暗鬥,常借天父的名義否定洪秀全的主張,動輒還叱令洪秀全下跪受杖,因此洪秀全也怕他三分。定都天京以後,洪秀全深居簡出,不問軍務,大權掌握在楊秀清手中。太平天國取得天京外圍戰勝利後,楊秀清不免有些志得意滿。一天,他假借天父下凡,召洪秀全至東王府問道:“東王功高,為何僅稱千歲?”洪秀全無奈答道:“東王打江山,理當稱萬歲。”東王又問:“東王世子也僅是千歲嗎?”洪秀全急忙道:“東王既是萬歲,東王世子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