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 (第2/4頁)
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又趕來遞上奏疏,情真意切地諫道:
臣每讀前史,見賢者忠孝事,未嘗不廢卷長想,思履其跡,臣不幸早失父母,犬馬之養,已無所施;顧來事可為者,惟忠義而已。是以徒步二千里,歸於陛下,陛下不以臣愚,擢臣不次。竊自惟念無以論報,輒竭區區,惟陛下所擇。
臣伏見東宮在宮城之中,而大安宮乃在宮城之西,制度比於宸居,尚為卑小,於四方觀聽,有所不足。宜增修高大,以稱中外之望。又,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視膳。今九成宮去京師三百餘里,太上皇或時思念陛下,陛下何以赴之?又,車駕此行,欲以避暑,太上皇尚留暑中,而陛下獨居涼處,溫涼之禮,竊所未安。今行計已成,不可復止,願速示返期,以解眾惑。
太宗看了馬周的疏奏,深以為然,叫人召來馬周,道:
“不是朕沒安排太上皇去九成宮避暑。當年隋文帝就崩於九成宮,太上皇惡之,怎麼也不願去那裡住。”
為了不給地方上增加不必要的麻煩,太宗命令輕車簡從,前往九成宮。哪知御駕尚未到九成宮,就有監察御史前來奏道:“打前站的右衛將軍陳萬福依仗權勢,非法榨取驛站三石麩皮。”
“朕行前三令五申,不準額外掠擾地方,他要這三石麩皮幹啥?”太宗沒好氣地問道。
“餵馬唄。”監察御史道。“怎麼處理的?”
“按規定已將三石麩皮充公。”
三石麩皮的小事也來上奏於朕,太宗有些不高興,揮手命道:
“拿三石麩皮來,傳陳萬福見朕。”
此時御駕正在途中稍事休憩,快馬趕來的陳萬福見了聖駕,伏地叩頭,一句話也不敢多說。太宗指著旁邊的三石麩皮說:
“朕把這三石麩皮賜予你,你打算怎麼處理啊?”陳萬福又不敢說不要,想了想說:
“臣這就派人把麩皮轉還給驛站。”
“你自己犯的錯怎能再動用別人,朕給你二天假期,你去把麩皮還給驛站。”
“謝主隆恩。”陳萬福自信地說,“不用請假了,臣快馬加鞭,半天時間就能打個來回,還不耽誤護駕。”
“嗬嗬”太宗笑道:“朕讓你揹著三石麩皮,步行送還給驛站。”
陳萬福一聽,頭上的汗就下來了,但只得叩頭謝恩,過去背起那沉甸甸的三袋子麩皮,搖搖晃晃地逆著隊伍往回走。太宗令陳將軍背還麩皮的事馬上傳遍了整個護駕隊伍。大家不敢怠慢,自動整肅,整個大部隊秋毫無犯,規規矩矩地來到了九成宮。
九成宮原名仁壽宮,依山傍水,環境幽雅,古木參天。太宗流連其中,覺得身心愉快了許多,人也放鬆了許多。這天傍晚,太宗和尉遲敬德、宇文士及一班文臣武將在庭院裡散步,但見一棵巨大的柏樹,周身裹著斑斑點點的樹皮,好像披著一身鱗甲,顯出它的蒼勁與威嚴。太宗撫摸著樹幹說:
“比起筆直娟秀的其他樹木,這種掛甲樹更符合朕的心情,人生在世,就應該竭盡所能有一番作為。”群臣聽了,頻頻點頭,宇文士及想討太宗喜歡,立即對這一棵樹讚不絕口:
“此巨柏樹幹粗大,樹冠呈圓錐形,比起周圍的樹更顯得閱盡滄桑,它渾身的縱橫成行的鱗斑,讓我想起當年聖上身披戰甲,馳騁疆場的英姿。”
太宗一聽宇文士及張嘴就是滿篇的好話,心中不悅,馬上轉過身來,指著他嚴肅地責備道:
“魏徵經常勸我疏遠阿諛奉承的人,朕不知道這佞人是誰,猜想是你,現今聽你說話,果然不錯。”
宇文士及順嘴說出,沒想到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慌得急忙跪倒在地,叩頭謝罪不已。太宗念他年紀大了,叫人把他扶了起來,告誡道:
“朕不是隋煬帝,恭維的話最好不要說給朕聽。要知道朕遇千慮一失,必望有犯無隱。那些只說好話的人,只會讓朕下情不通,貽害無窮。”
宇文士及擦著頭上的汗,連連稱是。
在九成宮住了一段時間,太宗又忽然想回出生地武功鄉下去看看,於是傳旨擺駕慶善宮。這是太宗第二次巡幸武功舊邸了,鄉里故舊和當地紳耆一起趕來晉見。天下太平,榮歸故里,太宗心情也極為舒暢,傳旨設宴相待。
賞賜閭里,重遊故鄉,觸景生情,來到舊邸的當天,太宗就欣然提筆,賦詩一首:
重幸武功
代馬依朔吹,驚禽愁昔叢。
況此承眷德,懷舊感深衷。
積善忻餘慶,暢武悅成功。
垂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