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2/4頁)
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肉跳,龜縮在城中不敢出戰。九月十六日,離裴寂度索原之敗僅僅四天,李元吉找來司馬劉德威,強作鎮靜地對他說:
“太原眼看被圍,不主動出擊是不行了。今夜,吾以強兵出戰,夜襲敵軍,卿以老弱守城,勉之!”
劉德威弄不清李元吉的作戰意圖,卻又不敢多問,只得應承下來。入夜,李元吉讓妻妾換上軍服,帶上金銀細軟,雜在隊伍中,悄悄出城,而後一氣跑到了長安。
李元吉剛走,宋金剛的前哨人馬即兵逼城下,城中老弱兵不堪防守,晉陽土豪薛深向劉武周獻城投降。
李元吉盔歪甲斜回到長安,李淵驚駭不已,說道:
“晉陽強兵數萬,食糧可支十年,興王之基,竟一旦棄之!”李元吉低頭垂手不吱聲。望著連續奔跑二天三夜,瘦了整整一圈的小兒子,李淵心疼不已。轉而大怒道:
“元吉幼弱,不精熟時事,故遣竇誕、宇文歆輔佐。今棄城逃回,肯定是宇文歆的主意,朕定當斬之!”
禮部尚書李綱見李淵說話不講理,上前奏道:
“齊王年少驕縱,竇誕不諫,反為掩覆。宇文述諫王不納,曾多次上表奏聞,歆實忠臣,豈可殺?今日之敗,竇誕實有一份。”竇誕是皇親,李淵護短,不說什麼。次日,召李綱說:“自得公,元濫刑。元吉自為不善,非竇誕、宇文韻所能禁束!”乃赦免竇誕、宇文歆棄城之罪。
十月十七日,宋金剛攻陷晉州,右驍衛大將軍劉弘基兵敗被俘,又僥倖逃歸。宋金剛乘勝進逼絳州,攻陷龍門。
龍門在汾水和黃河的交匯處,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南渡黃河即可直趨長安。於是,關中震駭,形勢十分嚴峻。
二十日,李淵為提高士氣,親送諸軍紮營為蒲州。並派永安王李孝基、陝州總管於筠、內史侍郎唐儉等率兵組成防禦線,以阻擋宋金剛攻勢。
為了安撫驚慌的長安士民,李淵又頒發手敕雲:
“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
此時,身兼太尉、尚書令、雍州牧、陝東道行臺、左武侯大將軍、使持節、涼、甘等九州諸軍事、涼州總管等數職的秦王李世民,正坐鎮長春宮,聞聽太原失守及父皇下此手敕的訊息後,心憂如焚。立即安排好軍中事宜,騎馬趕至長安,向父皇進言道:“太原乃王業所基,國之根本,河東殷實,京邑所資,若舉而棄之,臣竊憤恨,願假精兵三萬,必能平殄武周,克復汾晉。”李淵見關鍵時刻,二子又挺身而出,十分欣慰,卻又擔憂地說:“劉武周接連勝利,兵鋒甚利,又得到太原大量糧帛。其長期盤據代北邊防,兵強馬壯,善於騎射。而又有突厥及隋將王行本策應,急切之間,恐怕難以戰勝,反而動搖我長安根本。”李世民再拜說道:
“劉武周意欲奪取天下,若不及時擊敗之,恐其北連突厥,結盟梁師都,若領兵深入,京師豈不危殆?且武周雖佔河東之地,然未能及時鞏固,民心尚未依附,河東乃我李家長期經營之地,基礎甚好,我軍大起反擊,必然會得到各方面的支援。時不我待,請父皇立即派李世民領兵出征!”
李淵聽李世民一說,恍然大悟,撫著李世民的肩背,眼淚下來了,說:“吾兒年紀雖輕,卻長年在外,東征西討,為我大唐江山立下累累戰功,前次劉文靜事,未能提前跟你說,朕心中愧疚,還望吾兒不要放在心上。”
李世民叩頭感泣道:
“拼打江山,靠的是人心人才。將士們流血犧牲,也為的是日後能封妻廕子,父皇要多理解臣下的心才是。”
李淵聽了不住地點頭,道:“朕當悉發關中之兵歸你指揮。”
十月乙卯日,李淵率百官親至華陰,在長春宮為李世民送行。長春宮前的寬闊的廣場上,李世民主力部隊呈方陣排列。周圍旌旗招展,鑼鼓喧天。將士們挺胸凸肚,鎧甲鮮明,精神抖擻。百名戰將手擎大旗,騎著高頭大馬,於本部前巍然挺立,觀其軍容,確實不同於一般軍隊。高臺上的李淵和百官不禁暗暗讚歎:秦王真是天生的帥才,勇武有力,統兵有道。
一陣中軍帳鼓響,但見李世民頭頂飛鳳金盔,身穿大鵬貼背錦徵袍,腰繫獅蠻帶,健步登上點將臺,目光似閃電、如流星,威嚴地掃視將士們一遍,而後抓起令箭,點兵派將。刷刷刷,分派完畢——
第一隊(前部先鋒):大將秦叔寶,總管殷開山;第二隊:大將丘行恭;第三隊:大將侯君集;第四隊:大將公孫武達;第五隊:大將渾幹。
李世民則自率兩位堂弟,江夏王李道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