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處自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號曰蓋將。遵因其處分,曾抗拒,為高德正所貴。齊受禪,由是擢為主書,專令訪察。中書舍人朱謂為鉅鹿太守,遵為弟子求官,謂啟文宣,鞭之二百,付京畿。久之,除並省尚書都令史、建州別駕。會韓長鸞父永興為刺史,因此遂相參附。後擢為黃門侍郎,被誅。
遵出自賤微,易為盈滿。宮門逢諸貴,輒呼姓字,語言佈置,極為輕率。嘗於宮門牽韓長鸞,辭曰:“王在得言。主上縱放如此,曾不規諫,何名大臣?”長鸞嫌其率爾,便掣手而去,由是不加援,故及於禍。
列傳第七十 儒林下
沈重樊深熊安生樂遜黎景熙冀俊趙文深辛彥之何妥蕭該包愷房暉遠馬光劉焯劉炫褚暉顧彪魯世達張衝王孝籍
沈重,字子厚,吳興武康人也。性聰悟,弱歲而孤,居喪合禮。及長,專心儒學,從師不遠千里。遂博覽群書,尤明《詩》及《左氏春秋》。梁武帝欲高置學官,以崇儒教。中大通四年,乃革選,以重補國子助教。後除《五經》博士。梁元帝之在籓也,甚嘆異之。及即位,乃遣主書何武迎重西上。
魏平江陵,重乃留事梁主蕭察,累遷都官尚書,領羽林監。察又令重於合歡殿講《周禮》。武帝以重經明行修,乃遣宣納上士柳裘致書禮聘,又敕襄州總管衛公直敦喻遣之,在途供給,務從優厚。保定末,至於京師,詔令討論《五經》,並校定鐘律。天和中,復於紫極殿講三教義,朝士、儒生、桑門、道士至者二千餘人。重辭義優洽,樞機明辯,凡所解釋,鹹為諸儒所推。六年,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露門博士,仍於露門館為皇太子講《論語》。建德末,表請還梁,武帝優詔不許。重固請,乃許。為遣小司門上士楊汪送之。梁主蕭巋拜重散騎常侍、太常卿。大象二年,來朝京師。開皇三年卒,年八十四。隋文帝遣舍人蕭子寶祭以少牢,贈使持節、上開府儀同三司、許州刺史。重學業該博,為當世儒宗。至於陰陽圖緯、道經、釋典,無不通涉。著《周禮義》三十一卷、《儀禮義》三十五卷、《禮記義》三十卷、《毛詩義》二十八卷、《喪服經義》五卷、《周禮音》一卷、《儀禮音》一卷、《禮記音》二卷、《毛詩音》二卷。
樊深,字文深,河樂猗氏人也。事繼母甚謹,弱冠好學,負書從師於河西,講習《五經》,晝夜不倦。魏永安中,隨軍征討,以功累遷中散大夫。嘗讀書,見吾丘子,遂歸侍養。
孝武西遷,樊王二姓舉義,為魏所誅。深父保周、叔父歡周並被害。深因避難,墜崖傷足,絕食再宿。於後遇得一簞餅,欲食之,然念繼母老痺,或免虜掠,乃弗食。夜中匍匐尋覓,母得見,因以饋母。還復遁去,改易姓名,遊學於汾晉間。習天文及算曆之術。後為人所告,囚送河東。屬東魏將韓軌長史張曜重其儒學,延深至家,因是便得逃隱。周文平河東,贈保周南郢州刺史,歡周儀同三司。深歸葬其父,負土成墳。
尋而於謹引為府參軍事,令在館授教子孫。周文置學東館,教諸將子弟,以深為博士。深經學通贍,每解書,多引漢魏以來諸家義而說之。故後生聽其言者,不能曉悟,背而譏之曰:“樊生講書,多門戶,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性好學,老而不怠。朝暮還往,常據鞍讀書,至馬驚墜地,損折支體,終亦不改。後除國子博士,賜姓萬紐於氏。天平二年,遷縣伯中大夫,加開府儀同三司。建德元年,表乞骸骨,詔許之。朝廷有疑議,常召問焉。後以疾卒。
深既專經,又讀諸史及《倉》、《雅》、篆、籀、陰陽、卜筮之書。學雖博贍,訥於辭辯,故不為當時所稱。撰《孝經》《喪服問疑》各一卷。又撰《七經異同》三卷。子義綱。
熊安生,字植之,長樂阜城人也。少好學,勵精不倦。從陳達受《三傳》,從房虯受《周禮》,事徐遵明,服膺歷年,後受《禮》於李寶鼎,遂博通《五經》。然專以《三禮》教授,弟子自遠方至者千餘人。乃討論圖緯,捃摭異聞。先儒所未悟者,皆發明之。齊河清中,陽休之特奏為國子博士。時西朝既行《周禮》,公卿以下,多習其業,有宿疑碩滯者數十條,皆莫能詳辨。天和三年,周齊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與齊人語及《周禮》,齊人不能對。乃令安生至賓館,與公正言。公正有口辯,安生語所未至者,便撮機要而驟問之。安生曰:“《禮》義弘深,自有條貫,必欲升堂睹奧,寧可汨其先後?但能留意,當為次第陳之。”公正於是問所疑,安生皆為一一演說,鹹究其根本。公正嗟服。還,具言之於武帝,帝大欽重之。
及入鄴,安生遽令掃門。家人怪而問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