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你討論你姓“社”還是姓“資”的問題,我先搞我的家庭工業。溫州地少人多,資源不豐富,大家都要,自己先動手吧。
你不給撥款沒關係,我們自己籌資,先把城市建設搞起來。
機場、機場大道、體育館、鐵路等等,無不體現了“功利之學”的作用。
在這裡,文化提供了思維,思維產生了行動,行動之中能見利弊,利弊之後就看出了鮮明的結果。
葉適是入世的。由於溫州山高皇帝遠,朝中高官也少,故“永嘉學派”大多數人都是靠自己的刻苦而登堂入室的。他們來自平民,對平民的生存苦樂也非常瞭解,因而也就知道柴米油鹽是老百姓最需要的。葉適提出的功利學說是給士大夫聽的,卻是給老百姓用的。
大量的溫州人經過比較以後,發現詩和清談解決不了人生的問題,於是就奔實際的、功利的方面去了。
溫州人知道怎樣去實現功利理想。
溫州地處一隅,免去了中原逐鹿的戰爭禍亂之苦;溫州地域狹小,沒有人會在這裡為爭霸業而塗炭生靈。溫州三面依山,一面臨海,山珍海味幾可自足。
但是,溫州的致命弱點也是上面的因素所造成的。
沒有戰亂,人口增多,土地並沒有增加,僧多粥少的危機永遠存在。因此,溫州人只能選擇葉適,而摒棄謝靈運。前者能使人重勞動而獲利,後者只能使人尚空靈而貧窮。
※虹※橋※書※吧※BOOK。
第5節:引子 震撼之旅(3)
沒有什麼比用自己勞動掙來的錢買自己的歡樂而令人愉快了。因而,溫州人的生命形態是歡樂的享受形態。
溫州人由於實實在在地做事,所以就享受了一份實實在在的歡樂。
可溫州人太愛享樂了,太愛玩了;華燈初上,每一個排檔都坐滿了人;一到夜晚,歌舞廳、保齡球館都是爆滿。而且,消費的大多是本地人。
鹿城區最早製作麵包而成功的一個企業家對我們說:“鹿城區的人太會玩了,像這樣玩下去,將來天下就是樂清人、蒼南人、瑞安人的了。”
這番話令人震動!其實,這番話可以針對所有的溫州人。
20世紀70年代,溫州人的長輩喜歡穿北京的黑棉布鞋,也就是北京鞋,戴上海牌手錶,買上海的69型腳踏車。其實,從文化角度來說,這是對皇城文化和大都市文化的敬畏與羨慕。那時候,溫州人不大被人看得起,因而他們就憋足了勁實幹。創出業績後,溫州人的享樂主義佔了上風,大家都喜氣洋洋地玩了起來。
通常所說的“溫州人”是個複雜的概念,鹿城區人自認為是最正宗的溫州人,可縣裡的人也認為自己是正宗的溫州人,連麗水、青田、溫嶺等地的人出去都稱自己是溫州人。
溫州人非常自尊。曾經被稱為“鄉下人”的縣裡人,他們的心裡也一直憋著一股勁。當鹿城區的溫州人拼命在玩的時候,他們已經“兵臨城下”:在市區買地造廠房,將已成功的產品和管理經驗帶進了市區,以市區為基地開始向外拓展。
由於經學致用強調的是即時可見的功利,由於受地域狹小而形成的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的影響,溫州人普遍感到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就做不上去了。幾年前,大量溫州人背井離鄉,去開拓市場;賺了一些錢以後,就回到家鄉發展、享受。
然而,家鄉從商的人也更加多了,加上外來人口,整個城市都非常困難。這樣,就造成了如下的局面:溫州內部,大家互相模仿,互相壓價,市場逐漸萎縮;外部大多數的經營人才難以形成大氣候,覺得還是家鄉好,有不少人紛紛回撤;再出去經商的往往是沒有經驗的小青年。所以,很多人都覺得這幾年的生意難做了。
隨著溫州最後一輛菲亞特汽車被送進了汽車回收公司,證明了一個歷史階段的結束,另一個歷史階段的開始。菲亞特,集中了溫州人及他們經商方面的大多數特點:小巧、靈活、耐用、價格公道。懷念菲亞特,但絕不再坐菲亞特,應該是溫州人新的氣派、新的起點!
不過,熟悉了溫州人的所有特徵之後,令人感到最“可怕”的還是溫州人的五大生意經。生意是一門學問,而學問總有它的規律、模式或經驗;但是,以善於做生意而著稱的溫州人似乎並不理會通常意義上的這些規律、模式或經驗,他們自有套路、自成規律。仔細思索起來,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
攻伐之經
溫州人多地少,決定了他們只能向外拓展,不斷地去尋找一個個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