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錯,福龍號,帝國第一艘魚雷艦,排水量110噸,功率1540馬力,最高航速25節,編制20人。
武器系統:50mm速射炮兩門,330mm魚雷發射管兩具,配備帝國“海龍王”魚雷3枚。
魚雷艇因為編制人員少,艦艇上水手各個都分工明確,都是帝國水師精英,更經過特殊培訓。
艦長魯大化,大副同時也是舵手“包打聽”包大令。
魯大化對於“娘娘腔”“事兒媽”包大令本來是極為瞧不起的,但吳淞口一戰後,包大令操舵的嫻熟技巧令他大為佩服,兩人漸漸成了好友。
剛剛規避彈雨,雖然有運氣的成分,更有俄國眾多裝甲艦並沒有多少連珠炮配置的原因,但包大令那種野獸般的敏銳直覺和操舵的嫻熟技巧也功不可沒。
包大令卻閉著嘴,一句話也不說,光著的膀子早已溼透一片,他奮力的轉舵,再次向彼得大帝號逼近。
盯著俄國人旗艦,魯大化目光噴火,大聲下令:“雷管準備!”
一直以來,各種發動機系統都是帝國各實驗室重點研發專案,“海龍王”魚雷的動力系統便得益於此,採用熱動力的“海龍王”魚雷射程可以超過1000米,這使得魚雷艇不必接近到攻擊目標一側的最危險區域,安全性大大提升。
彼得大帝號的悲劇或許是註定的,膽子大的沒邊兒的魯大化和包大令兩位,直接將彼得大帝號當成了試驗場,實則現今帝國的魚雷技術尚不穩定,福龍號第二枚魚雷發射的時候,潛入水中就沒能再浮出水面,魯大化怔了下,旗艦已經打出令它返航的資訊,雖然有些不甘,但他還是洩氣的下了撤退的命令。
而就在這時候,彼得大帝號的海面下,突然傳來一聲悶響,立時整個海面都翻滾起來,就好像火山噴發,水紋遠遠的向四方盪漾。
“海龍王”魚雷,就在動力漸漸耗盡之時終於浮起水面,恰好撞擊在彼得大帝號船底防護最薄弱處,猛烈的爆炸立時將其底部艙位豁開了一個口子,海水滾滾而入。
彼得大帝號猛地一個趔趄,接著,速度明顯慢了下來,不但有海水湧入的關係,眾多水手都脫離崗位跑去封堵缺口關閉水密船艙,自然使得整個船艦暫時脫離了布塔科夫上將的掌控。
當從望遠鏡裡看到中國人馬上將彈雨向彼得大帝號傾灑時,反應之靈敏,效率可怕的驚人,何伯深深嘆口氣,“命令!退後2海里……”
英國艦隊漸漸駛離戰場的同時,彼得大帝號已經冒起滾滾濃煙,船體開始傾斜。
接下來的戰鬥可想而知,俄艦紛紛在旗艦命令下撤離戰場,部分艦隻卻拒絕執行命令,兇悍的“克萊姆爾”(克里姆林)號,全速前進,妄圖以它巨大的撞角撞沉攝政王號,但在中國船艦高效的速射炮射擊下,船體中連續傳來爆炸聲,很快就在沖天水柱中慢慢下沉。
何伯遠遠的看著這一幕,毫無疑問,中國海軍在新嘉坡附近海域的這場截擊戰,多多少少也有向大英帝國海軍展示實力的意圖。
這場海戰,給何伯印象最深的並不是中國人的魚雷,因為魚雷艇雖然出奇制勝,但只要給中低等噸位的鐵甲艦多配備連珠炮作為護衛艦,就完全可以抵禦魚雷艇的威脅。
令何伯印象深刻的是中國海軍的整體作戰素質,超高的效率,快速的反應能力,以及嫻熟的船艦操控,當然,還有中國人先進的火炮系統和那堅不可摧的鋼甲。
很明顯,如果帝國海軍再這麼妄自尊大下去,早晚有一天會被中國人趕超。
幸好,現在還有時間。何伯已經迫不及待的要給帝國海軍部發報,講述他看到的一切。
1870年9月初,近十年來世界海軍最大規模的戰爭——“馬六甲海戰”,以俄國人退卻告終,不到一天的短短時間內,俄國海軍便被中國人擊潰,旗艦“彼得大帝”號沉沒,其餘鐵甲艦被擊沉五艘,擊傷俘虜四艘,可謂損失慘重。
俄國鐵甲艦戰術理論奠基人格里戈裡·伊萬諾維奇·布塔科夫上將飲彈自殺。
而就在“馬六甲海戰”的當日,普法戰爭正式爆發,雙方數十萬大軍激戰在邊境,這也使得中俄海戰的訊息在歐洲被普法戰事進展的鋪天蓋地的報道掩蓋,但對歐洲各個海軍強國來說,尤其是對於英國人來說,中俄海戰帶來的反思和啟迪是如此的巨大,思想活躍的中國海軍,第一次成為海洋霸主認真對待甚至接受其某些戰略思維的物件。
……
遠遠的看到阿巴坎的城鎮輪廓,尼古拉那維奇才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