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2/2頁)
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毫米,最終“伊麗莎白女王”級主炮口徑甚至達到381毫米,而德國“拿騷”級主炮口徑只有280毫米;“赫爾戈蘭”級、“國王”級口徑只有305毫米,只有“巴伐利亞”級主炮口徑才是真正超“無畏”級主炮。“巴伐利亞”級因技術難度較高,使得其比“伊麗莎白女王”級晚服役15個月,結果在日德蘭海戰中,英國第五戰列艦隊中的4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成為最兇狠的對手,德國沒有能與之匹敵的戰艦——直到1916年3月,德國“巴伐利亞”級首艦才開始試航,在日德蘭海戰期間,該艦正在進行炮術訓練,未能參戰。在一戰爆發時,英國全部“無畏”級戰艦及超“無畏”級戰艦共計有343毫米口徑主炮124門、305毫米主炮148門,合計272門,一次齊射拋射彈藥重量達127噸;德國全部“無畏”級共有305毫米主炮118門、280毫米主炮86門,合計204門,一次齊射拋射彈藥重量62噸;德國主力艦的主炮數量是英國的75%,但是一次齊射拋射彈藥重量只有英國的48。8%。在日德蘭海戰中,英國戰列艦主炮數量是388門,為德國戰列艦主炮數量的1。56倍;英國一次齊射拋射彈藥重量高達214噸,德國僅為80噸,英國為德國的2。67倍,這也就難免德國公海艦隊抱怨德國攻擊力遠遠遜於英國了。另外,從開戰到日德蘭海戰,英國主力戰艦火炮數量增長了42。6%,一次齊射拋射彈藥重量增長68。5%;同期,德國火炮數量增長21。5%,一次齊射拋射彈藥重量只增長29%,火炮數量及口徑的差距使得德國與英國的攻擊力差距大大處於劣勢,這也是德國在日德蘭海戰中處於被動的一個原因,德國只能依靠高超的戰術素養和損管水平提升戰力,但是這種提升是不可能抵消英國的炮火優勢的。
其實,英國工業技術方面已經不及德國、美國,只是造艦經驗較為豐富,更深諳海戰的決定因素,制約德國主力艦發展的主要在於德國自身的非工業因素。首先,德國的財力遠不及英國,且德國需要同時保持陸軍的優勢,有限的財力不得不分配陸海兩方面。其次,德國長官意志遠遠大於海軍技術官僚和人員的意見,而且戰列艦的建造必須要得到威廉二世本人的首肯,結果德國戰列艦的設計受到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相反,英國將艦船的設計全權交由海軍部造艦局負責,所以是由專家決定,從技術角度來看就優於德國。第三,提爾皮茨本人的戰略指導思想限制了戰列艦的建造,其思想的核心仍是不與英國決戰,換言之,他只想打造一支“風險艦隊”,實際上也就是一支和平艦隊,因此就對艦隊實戰處境缺乏考慮,這導致公海艦隊火力先天不足。第四,德國始終沒有一個既定的作戰計劃——作戰計劃並非是在艦隊已經打造完成後才制訂的,既然德國幾乎是從零開始打造全新的艦隊,那麼德國就應該有一個明確的作戰計劃之後再行確定戰艦的技術標準,這更有利於實戰,結果,單純增強了防護能力,卻犧牲了速度和火力,這樣做的目的含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