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矛盾,同反對林丹汗的喀喇沁等部落結盟,首次親統大軍進攻林丹汗,在敖木倫獲得勝利,俘獲一萬一千餘人,後乘勝追擊到興安嶺才收兵。四年以後,皇太極再次率軍遠征林丹汗,長途奔襲至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林丹汗聞訊,星夜逃遁。皇太極遂回軍,在途中獲得明塞外民眾數萬人、牲畜十佘萬隻,隨後,察哈爾部分崩瓦解,林丹汗逃到青海打草灘,最後出痘病死。
天聰九年(1635),皇太極又命多爾袞等統軍第三次征討察哈爾部,林丹汗的繼承人、其子額哲率部民千戶歸降,並獻上傳國玉璽。據說這顆玉璽,從漢朝傳到元朝,元順帝北逃時還帶在身邊,他死之後,玉璽失落,兩百年後,一個牧羊人見一隻羊三天不吃草,而用蹄子不停地刨地。牧羊人好奇,挖地得到了這顆寶璽。後來寶璽就到了林丹汗手中,皇太極得到這“一統萬年之瑞”的玉璽,大喜過望,感到自己的統治終於得到了上天的認可。
就這樣,為敵二十餘年的察哈爾舉部投降,廣闊的漠南蒙古歸於清朝。
8。向南用兵,五入中原
皇太極嚮明朝用兵,五次大規模入塞,攻打北京,擄掠中州,陷落濟南,反映了他的膽識、氣魄、謀略的雄奇。其中以用反間計除袁崇煥最為後人稱道。
天命十一年(1626)正月,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慘敗,不久憂鬱而死。皇太極親臨戰場,目睹了八旗戰史上這場最慘痛的失敗,發誓要為父汗報仇,於是發動了寧錦之戰。天聰元年(1627)五月,皇太極在寧遠、錦州又戰敗。這使他認識到:袁崇煥是他經山海關進入中原的“攔路虎”。不久,皇太極想到一計:繞道山海關,攻打北京,調動袁崇煥“勤王”,實施“反間計”,除掉袁崇煥。
天聰三年(1629)十月,皇太極親率大軍,避開山海關,繞道內蒙古進攻北京城。這時袁崇煥被崇禎帝重新起用為兵部尚書、薊遼督師。袁崇煥在山海關巡視的時候,得到皇太極進攻京師的軍報,急忙點起九千騎兵,日夜兼程,前來救援,保衛北京。
袁崇煥駐兵在北京廣渠門外,兵無糧,馬無草,白天作戰,夜間露宿。袁崇煥身先士卒,連獲廣渠門和左安門兩捷,北京轉危為安。這時皇太極便用《三國演義》中周瑜利用蔣幹盜信使曹操中反間計的手法,設計陷害袁崇煥。
第二天,皇太極告誡諸軍不要進攻,召鮑承先及副將高鴻中授之以秘計。明朝有個太監楊某,被後金軍俘虜後關在金營裡,於是太監楊某聽見兩個看守他的金兵在外面小聲談話。一個金兵說:“今天撤兵,完全是皇上的主意。”
另一個問:“你是怎麼知道的?”
前一個又接著說:“剛才我看見皇上一個人騎著馬嚮明營的方向急走,明營裡也有兩個人向皇上走來,看見皇上,跟皇上說了很久才離去。袁經略和皇上有密約,眼看大事就要成功啦……”
太監楊某假裝睡在旁邊竊聽。第二天,後金兵又故意不慎讓楊某逃跑了,楊某回到崇禎帝身邊,便把這事告訴了崇禎,崇禎是個猜疑心極重的人,聽了太監楊某的報告,信以為真,十分震怒,馬上命令袁崇煥進宮。袁崇煥到了宮裡,崇禎帝立刻喝令錦衣衛把袁崇煥捆綁起來,押進了死囚大牢。
第二年八月十六日,一代名將袁崇煥在北京西市被凌遲處死。據《明季北略》記載:袁崇煥受刑時,人們咬牙切齒,買從袁崇煥身上割下的肉下酒喝,喝一口,罵一聲。這個記載,未必可靠,但說明當時北京城上下都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誤認為袁崇煥“通敵”。事情一直到清朝修《明史》,在滿文件案中看到當時的記載才真相大白。事過一百多年後,袁崇煥的冤案才由乾隆帝給予平反。
皇太極用反間計使崇禎帝“自毀長城”,《明史·袁崇煥傳》說:“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
從這裡,我們也不難看出皇太極心機之深,謀略之高,手段之辣,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這樣一代英傑,本來應該能夠創立更大的功業,但是,皇太極卻在五十二歲的盛年(1643)突然辭世,他去世的當天,還在舉行政務活動。也許天不假年,使他無緣坐在紫禁城的寶座上,實現其終生為之奮鬥的定鼎燕京的夢想。
【點評】
愛新覺羅·皇太極十二歲喪母,二十歲帶兵打仗,三十五歲登基,在位十七年,五十二歲去世,是清朝繼努爾哈赤之後又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皇太極的死,標誌著大清皇朝一個朝代的結束,也標誌著大清皇朝奠基工程的完結。努爾哈赤和皇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