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劍飛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的“內線”資訊靈通。
座落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市中心的博利瓦爾廣場是該國的聖地之一,遊人絡繹不絕。
廣場中央聳立著拉丁美洲解放者——西蒙·玻利瓦爾的雕像。
雕像後面就是雄偉的波哥大市政大廈。
廣場左側是一個展覽館,右側是一座現代化的五層建築,這裡是哥倫比亞政府的辦公地和最高法院。距北3m米便是哥倫比亞總統府。
這裡得天獨厚,四季如春。
1985年11月6日,廣場像往常一樣,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熙熙攘攘,成群的鴿子也自由自在地啄食著散落在地上的食物。
廣場上洋溢著一片和平的氣氛。
此時的司法大廈正在舉行國家高階會議。
突然,一陣激烈的槍聲從大廳門外傳來,隨即一群手持機槍的武裝分子衝進了大廳。大廳裡頓時亂成一團。
武裝分子很快控制了這座大廈,包括最高法院主席在內的300多人在武裝分子的槍口下淪為人質。
這夥武裝分子就是受埃斯科瓦爾指使的、麥德林卡特爾販毒集團的一支反政府武裝的成員。
1983年3月2日清晨,埃斯科瓦爾與他的三名保鏢一起,化裝成哥倫比亞官方軍人,溜進了彼哥大的卡但空軍基地,他們迅速竊取了一架飛機。
政府方面立即派出3架F—16型戰鬥機升空攔截,開火將被竊飛機擊中。埃斯科瓦爾等人居然在飛機爆炸起火前跳傘逃跑了。如此快速行動使警方也不得不佩服。難怪埃斯科瓦爾年輕時是偷車好手,如今竊機也如此駕輕就熟,手段高強。
最惹人注目的秘聞是巴爾科政府也曾採取宣戰和對話的雙重手段來與埃斯科瓦爾周旋。
埃斯科瓦爾和巴爾科之間透過中間人曾進行過兩次對話。第一次是1988年9月至1989年8月;第二次是1990年1月17日至1990年3月28日。儘管哥倫比亞政府一直否認舉行過這種對話。
據悉,對話的中心人物一位是赫爾曼·蒙託亞,他是總統府秘書長、巴爾科總統的私人朋友,顯然他代表巴爾科政府一方;另一位是華金·巴列霍,他是前政府部長、自由黨政治家、埃斯科瓦爾的教父,顯然他代表埃斯科瓦爾一方。
巴列霍提出的建議是:“販毒集團願意停止可卡因生意,將資金投向利於國計民生的項民以此來換取不被引渡到美國去(在哥倫比亞本國受審),同時,政府保證為他們提供方便,使其法律和經濟處境正常化。”
但對話還是遇到了困難,“可被引渡者”認為他們的建議遲遲沒有得到政府的響應,而在雙方休戰期間,政府軍卻一直在襲擊他們。
這一次會談維持了將近一年。到“血腥三日”加蘭被殺而告破裂。
1989年8月18日晚。
波哥大市在夜色中顯得格外美麗。
晚8時許,1萬多群眾雲集在波哥大西郊的索阿查廣場集執政的自由黨總統候選人、年僅43歲的參議員路易斯·卡洛斯·加蘭在4名保鏢的陪同下,乘車前往出席這個集會,並準備發表首次競選演說。
8時55分,加蘭興致勃勃地走上臨時搭起的講臺,舉起雙手向他的支持者們問好致意。
突然,槍聲四起,加蘭搖搖晃晃地倒在了血泊中。隨從的安全人員迅速把當時尚能言語的加蘭送到波哥大肯尼迪醫院進行急救。然而,加蘭終因傷勢過重,3小時後身亡。
這位哥倫比亞反毒品的希望之星、強硬的反毒派代表,最終未能逃脫販毒分子的槍彈。
據在現場採訪的電視攝像記者錄製的影象表明,刺殺加蘭的兇手至少有5人,有的是從會場兩側的樹上向講臺開槍的,有的是從講臺後面射擊的。其中兩名刺客高舉著支援加蘭的巨大標語牌,不時晃動著,以擋住加蘭身邊保鏢的視線。其中有一名刺客在距加蘭僅兩米遠的地方,從低處向加蘭的胸部猛烈射擊,加蘭身中數十彈。就在兇手們向加蘭開槍的同時,混雜在人群中的其他刺客也一起向空中鳴槍,以驅散人群。
儘管兇手沒有被當場抓獲,但據哥倫比亞警方調查證明,這是販毒集團和國內的極右勢力勾結在一起幹的,他們共同謀害了加蘭。
販毒集團殘酷地暗殺執政黨總統候選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此橫行肆虐,是向政府的公然宣戰。
這極大地激怒了哥倫比亞政府,也激起了哥倫比亞全國人民的無比義憤。社會各界紛紛要求政府立即採取強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