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頁)
使勁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宇宙線粒子在迅猛地撞入地球的大氣中時,把它們所碰到的任何原子都擊得粉碎,從而產生大量的“次級輻射”,這是由包括介子和正電子在內的各種各樣粒子組成的。最後,這種輻射猛烈地撞到地球本身,其中有一部分能穿入地下好多米才被吸收掉;這樣的粒子會使它們所碰到的任何原子(包括人體中的各種原子)發生變化。可以想到,這樣帶來的變化會引起白血球增多症這類疾病。它們還有可能誘發突變。不過,就任何一個特定的個體來說,發生這種情形的機會都是很小的,因為所有碰巧能擊中某個特定的人的宇宙線粒子,幾乎全都會從他身上穿過去,而不對他造成重大的損害。△米△花△書△庫△ ;http://__
宇宙線粒子的確切來源和它們獲得巨大能量的辦法,都是現在爭論不休的問題。
中微子是在產生電子、正電子或μ子的任何一種核反應中,隨著其中的一種粒子一起產生的。例如,在太陽上進行的那種核反應產生了大量的正電子,因而也產生了大量的中微子。
中微子是以光速運動的,所以它們甚至比宇宙線粒子跑得更快,不過,它們的能量卻低得多,因為中微子完全沒有質量和電荷。中微子不會被物質所吸收,除非它們正好擊中了某個原子核,但這種情況是極其罕有的,所以,平均地說,中微子能夠穿過幾萬億公里的固體鉛塊,然後才被吸收掉。
這樣,太陽在每秒內產生的無數萬億個中微子就要朝四面八方射出。那些碰巧朝地球射來的中微子將擊中我們,然後就像根本不存在地球一樣,若無其事地穿過它徑直繼續向前飛去,它們同樣也穿過我們所有的人。我們在一生中,日日夜夜都不斷受到中微子的轟擊,但是,由於它們在穿過我們的身體時不會受到吸收,所以它們也不會對我們產生任何影響。
當然,也可能有某個特定的中微子正好在我們附近極其幸運地直接擊中了某個原子核。那麼,我們就可以探測到中微子。本世紀五十年代,物理學家學會了怎樣利用這種非常罕見的事例。現在中微子可以為我們提供恆星內部(也就是產生中微子的地方)的情報,那是我們用任何別的方法所無法得到的。
第62節
早在1911年,奧地利物理學家赫斯就發現地球一直在受到來自外層空間的、穿透能力非常強的輻射的轟擊。這種輻射在1925年被美國物理學家米利肯命名為“宇宙線”,因為它們是在宇宙中產生的。
經過這些年來,人們已經發現,宇宙線是由一些非常高速的帶正電原子核組成的。其中大約有百分之九十是質子(氫的原子核),百分之九是α粒子(氦的原子核),剩下的百分之一是一些質量更大、結構更復雜的原子核,有些大的如鐵的原子核,質量為質子的56倍。
這些撞擊地球外層大氣的高速原子核是所謂“原輻射”。
它們同空氣分子相碰撞,並把分子擊碎,從而產生各種各樣能量同原輻射差不多一樣高的粒子。空氣分子爆炸而形成的這些新粒子就構成了“次級輻射”。
次級輻射有一部分能到達地面,並穿入地殼好幾米深。有一小部分輻射會從人體穿過,這樣的輻射會對細胞造成偶然性的損害,而這可能成為使基因產生突變的因素之一。如果這樣的輻射足夠多,就會使大量的細胞受到損傷以致使人死亡,但是,幸虧在我們這裡,即在大氣層的下部,這樣的輻射並不太多。生物經過宇宙線幾十億年的轟擊,終於還是倖存下來了。
宇宙線的起源是個有爭論的問題,不過,它們至少有一部分是由普通的恆星產生的。1942年有人發現,當太陽表面爆發出“太陽耀斑”(這是一種巨大的爆炸)時,它也會產生一些能量不算太高的宇宙線。
我們的高層大氣把一般宇宙線粒子的能量吸收掉一大部分,而次級輻射可以在大氣中跑得遠一些,才受到部分吸收。原來的輻射能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夠不被吸收而到達我們所居住的地面。
但是,在大氣層以外的空間中,宇航員可就得面臨著原輻射的十分猛烈的轟擊了。這時,遮蔽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撞擊在任何遮蔽物原子上的宇宙線粒子都會產生次級輻射,它們會朝飛船內部像彈片那樣向四面八方飛散。如果遮蔽用得不合適,那實際上可能造成更壞的後果。
這種危險的大小完全取決於外層空間中宇宙線的活性有多大——特別是取決於那些質量確實很大的粒子的數量,因為大多數損害都是這類粒子造成的。過去美國和蘇聯已把許多人造衛星發射到外層空間去檢測宇宙線的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