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2/4頁)
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度決定了理論創新的高度。
十一屆三中全會本來是要討論經濟工作的,會議的既定議程沒有提到當時已經展開的真理標準討論和黨內外普遍關心的端正黨的思想路線、平反冤假錯案等問題。對此,許多希望首先解決思想路線是非和重大歷史是非的同志很不滿意。鑑於此,鄧小平在閉幕會上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他指出,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如果沒有解放思想這個前提,中國就不會出現“改革開放”的理論創新,也不會在近幾十年的經濟建設中取得重大的成果。
要創新,就必須解放思想。但是,解放思想誠然重要,思想創新卻更值得被關注。
就中國的經濟建設而言,解放思想只是給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的勝利提供了一個必要的前提,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但更重要的、更關鍵的是在思想解放的大環境下,共產黨進行了一系列的思想創新:發展才是硬道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社會主義也可以有市場;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等等,這些理論上的創新,實際上是思想上的創新。
所以真正指導我們的改革,並使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的是基於思想解放上的思想創新。雖然說沒有解放思想,就沒有思想創新,但是沒有思想創新,解放思想也就沒有任何的意義。因此,解放思想與思想創新二者之間是辯證而又統一的關係,無論是組織還是企業,在倡導解放思想的時候,不能,也不應忘了思想創新。
現在,管理界已經慢慢認識到思想創新、解放思想對企業創新的重要性,相關的書籍也陸續出現。可是,和共產黨相比,無論在認識上還是在實踐上,企業界的理論仍然無法達到共產黨所達到的高度。
最近比較流行的管理類圖書《藍海戰略》,實際上就是一場管理思維的變革。書中談到,當企業陷入“紅海”殘酷而又激烈的競爭時,企業管理者就必須進行創新,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也就是書中所提到的“藍海”。顯然,從“紅海”到“藍海”的創新過程,也就是企業管理者進行思維突破的過程,或者說是管理者的思維從“紅海”到“藍海”突破的過程。
當思維突破之後,管理者就可以建立一套駛向“藍海”的理論,然後在企業經營中不斷將之付諸實踐,並根據外界的變化隨時進行調整。
看看,這一套企業的創新理論,和共產黨的理論創新過程何其相似。不過,其所達到的理論深度,和共產黨相比還有著很大的不同。
首先,共產黨的解放思想已經上升到了綱領的地位,解放思想已經成為中國新經濟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無論何時何地,建設社會主義新道路,就必須以解放思想為前提。而企業所謂的解放思想,僅僅是希望在某個產品的創新上有所突破,並沒有上升到整個企業的層面。
其次,共產黨的解放思想是一個永遠堅持不間斷的過程。而企業所追求的思維創新則是間斷不連續的,當新的“藍海”開闢,它們就會停止創新,當“藍海”再次變為“紅海”,它們又開始創新。
第三章 理論創新(2)
最後,“解放思想”背後是以思想創新作基礎,而企業的思維變革往往是流於形式,或者以沒有規律性可循的“頭腦風暴”為主要方式。
對中國共產黨來說,理論創新與它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是根本一致的。成功的理論創新,都是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之上。脫離現實的思維變革,往往會流於幻想,不會對組織產生實際的效果。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所取得的成就,無一不是堅持實事求是的結果。
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的成功典範就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共產黨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以前也曾一度猶豫:是實事求是地滿足群眾需求,承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還是以維護國家制度的名譽為重,繼續堅持人民公社的形勢?
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中國實現農業合作化以後,曾經出現過幾次“包產到戶”的農業生產責任制,但每次都被否定於萌芽之中。1958年建立起人民公社的經濟體制和管理體制,由於高度集權,農民沒有生產積極性,農業長期處於徘徊局面。1978年夏秋之交,安徽發生了百年不遇的旱災,安徽省委根據面對的困難,作出了“借地種麥”的決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