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2/4頁)
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過程中強調要加強民主集中制,提倡“以法治國”,實際上是共產黨在政權得到穩固後,適應新的時代要求開始的歷史性轉變,而民主集中制正是“人治”和“法治”的完美結合,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更需要完善民主集中制度,讓它更好地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服務。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尤其對那些已經做大做強的企業來說,制度也是立業之本,如果沒有了制度的約束,那麼強大的企業集團也會變得毫無生命力可言,它是一種用制度來約束和規範執行者的行為。
為什麼在中國許多企業中,企業的規章制度往往會淪為牆上的廢紙?為什麼諸多老闆事必躬親、苦不堪言,卻從未能體驗現代企業如臂使指的愉悅?為什麼“富不過三代”成了很多創業成功者揮之不去的心病?
這是因為,在中國傳統的商業、企業管理缺乏對組織基本的尊重,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蔑視制度。缺乏制度的企業必定不能規範執行力,也就只能靠老闆的“一人之治”去解決問題,結果,老闆們忙得“苦不堪言”,而員工們反倒在一旁“幸災樂禍”。
假如一個員工偷竊了自己店裡的東西,應該如何處置呢?按照組織制度管理原則,當然是按照制度賠償、開除甚至是報警,但中國傳統管理卻不會簡單地這麼做:
在一個描寫中國老字號“全聚德”的電視劇裡,老闆面對偷竊了店裡鴨的大師傅,並沒有採取制度規定的開除的方法,反而是透過事先設定計謀,在大師傅偷竊烤鴨的瞬間突然出現,並且當眾宣佈大師傅是首先發現了竊賊、並趕跑了竊賊的人。
就這樣,一個組織內部的“內賊”,在老闆的巧妙設計安排下,反而成了擒賊的“英雄”。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式的計謀管理,它所破壞的是組織的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但換來的卻是大師傅更加感恩的工作。僅僅就這個獨立的事件本身來說,我們不得不為中國人聰慧的計謀式管理叫好:既警告了大師傅,又保全了他的面子,同時還贏得了心知肚明的員工的敬佩,可謂“一石三鳥”。
第二章 以我為主(8)
僅就這個事實的結果來看,中國的企業完全有理由嘲笑和蔑視制度,因為這樣做的效率和效果,遠比簡單地開除更好。一箇中國特有的商業現象被忽視了——一個創造了鉅額財富的偉大商人,與其所領導的企業的規模、產品、影響力,常常不匹配,甚至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事實上,對於“富不過三代”的擔憂其實正是因為利潤是來自於企業家的個人能力、而不是來自於組織能力。“組織能力”可以被不斷沿襲下來,但“個人能力”卻只屬於企業家個人。他們的思維模式與贏利能力,依舊停留在“商人與客戶”的關係階段,他們所具有的情感投入、察言觀色和人情練達的能力,所匹配的正是傳統的一對一、面對面的傳統商業贏利模式的要求。
因此,企業家、管理者個人的去世,也就意味著組織的消失,顯然,在這樣的狀況下,能夠“富足三代”已經實屬幸運。如果今天的中國企業家不能清醒地區分自己企業的利潤空間是來自個人能力、還是組織能力,那麼,就意味著依舊處在危險的混沌狀態;如果中國的企業家不能創造出強大的組織能力,那麼,渴望實現所謂的企業基業長青,就成為了一張空頭支票。
文化、制度和訓練:三個方面提高組織戰鬥力
在中國,談到管理,很多人言必稱海爾、聯想、萬科,這些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創造了我們這個時代繁榮的企業領袖們,如海爾的張瑞敏、聯想的柳傳志、萬科的王石、華為的任正非、科龍的潘寧、廣夏集團的孫廣信、華遠的任志強、宅急送的陳平等等,都是軍人出身。據統計,截止到2004年底,以營業額計,在中國排名前500位的企業中,具有軍人背景的總裁、副總裁就有200多人。
實際上,多數管理史學家都認可這樣的觀點:管理正是起源於軍事和戰爭。由於戰爭的需要,軍事領袖或政治領袖需要透過科學的組織和有效的管理將有限的資源充分地運用起來,他們設定軍事目標、制定計劃、組織資源、運用策略、展開進攻、獲取勝利,這一切都貫穿了管理的基本原則、方法和基本的管理理論。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為什麼中國人民解放軍能成為一支鐵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組織建設方面有什麼特殊之處?
在人們心目中,與軍隊和軍人密切聯絡的概念主要是奉獻犧牲、忠誠敬業、團隊精神、紀律和服從等。實際上,在成為軍人前,他們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學生或者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