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3/4頁)
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創新的結果。如果僅僅靠一兩個人的創新能力,是很難取得戰爭的勝利的。
所以,對於企業來說,一定要構造一個創新型的團隊。海爾雖然還沒有達到共產黨對創新認識的高度,但它能有今天的成就,卻仍然是堅持創新的結果。正如###在任山東省委書記時到海爾視察後所說:“海爾之所以發展得這麼快,是因為它有一個創新的企業文化和一個團結的領導班子。”海爾從1984年引進德國利勃海爾公司一個212的電冰箱生產技術,經過16年的發展,到2000年,已形成了69大系列10800多個規格品種的產品。海爾現在平均每天可推出個新品種,平均每天申請國家專利個,海爾是中國擁有專利最多的企業。
讓創新成為成長方式,就要持續創新。只有把創新作為一種習慣,才能使創新名副其實地成為組織的成長方式。要想讓創新成為一種習慣,我們就要在平時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養成發現問題後解決問題的意識,把我們的創新潛能發揮出來。
能否持續創新,通常由以下三個因素決定:
1。使命與信念。中國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是不思創新,還有一部分企業是不敢創新。這主要是由於它們沒有明確的使命與信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其壓力何其巨大,所遇到的困難也難以用一兩句話就能說得完。可是,共產黨依靠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一次次地把困難消滅掉。為什麼共產黨有如此大的毅力,在各種反動的勢力面前誓不退縮?原因就是共產黨人有著偉大的使命與信念。他們不是為了一己之利而奮鬥,而是為了國家,為了全民族而奮鬥。
2。冒險與價值。創新需要勇氣和膽識,因為任何創新都要冒風險,一個創新型企業一定要具備冒險精神,勇於創新與敢於實踐。但一個靠創新而成功的企業又是風險控制能力較強的企業,冒險又能控制風險至關重要,願賭服輸絕非濫賭賠光,賠盡輸光也就沒了創新的基礎。同時,如果企業不能不斷地得到創新的回報和利益,也不可能持續創新。企業不可能僅憑信念支撐到底,一個人可以憑信念屢敗屢戰,但企業是一個贏利組織,各方壓力都不允許。只有在創新中不斷獲益才能不斷去冒險,最終形成持續創新的良性迴圈。
3。戰略與文化。以創新為戰略導向是確保持續創新的關鍵因素,企業不確立創新戰略,不可能目光遠大,不可能高瞻遠矚,不可能調動企業內外所有資源去創新;同時創新的文化也在營造一種氛圍,更易於全體員工對創新達成共識,形成整體一致的創新行動。創新不僅是企業的生存之本,更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最佳方式。
創新是一個反覆試錯的過程
雖然創新是一個組織的最佳成長方式,但是創新卻不是一個必定成功的過程,這是由創新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同時也受到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
由於創新是去發現、創造一個原來並不存在的事物,所以新創造出來的這個事物到底能否適應需求,還需要實踐來檢驗。歷史上任何一個新事物的產生,都是無數次試驗的結果。
共產黨也不是一開始就掌握了正確的革命鬥爭路線,分析其成長的過程即可發現,共產黨的成功充滿了曲折和鬥爭。
國共第一次合作算得上是共產黨的一次偉大創新。北伐戰爭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取得巨大的勝利,就是國共合作結出的豐碩成果。在北伐戰爭中,國共兩黨雖然存在矛盾,但基本上是團結的,仍能集中力量共同對敵。但是,隨著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和工農運動的高漲,革命陣營內部也逐漸出現了危機,蔣介石的反革命面目一點點暴露出來。蔣介石提出要把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遷到北伐軍總司令部所在地南昌,以便置於他的直接控制之下。
同時,蔣介石還暗地裡指示手下殺害了大量的共產黨人,其公開叛變革命只是早晚的問題。
在此狀況下,共產黨人本來應該而且有可能直接掌握更多的軍隊和一部分地方政權,以便應付可能發生的突然事變。可是中共中央忽視對軍隊的爭取,片面地著重於民眾運動。結果,當蔣介石突然發動襲擊時,中共中央不僅在精神上缺乏準備,而且在實際力量對比上難以組織起有力的反抗。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這次創新雖然以失敗告終,但共產黨並沒有因此而裹足不前。抗日戰爭時期,他們總結第一次國共合作的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一章 創新是政治路線(6)
失敗教訓,再次提出了國共合作的創新思想。
第二次國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