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500人。具體兵力分佈如下:將主力部隊分為左中右三協,左協楊鎬、李如梅率明軍12000,朝鮮軍4000;右協麻貴、李芳春率明軍11000,朝鮮軍3000;中協高策率明軍11000,朝鮮軍5000,分三路向南推進。
左、右協奔慶州進攻加藤清正,中協駐宜寧,做出東援慶州,西扼全羅的態勢,並另外派出數千聯軍向全州、南原推進,佯攻順天,以牽制小西行長東援。
開啟朝鮮地形圖,讓我們分析一下,蔚山屬於沿海城鎮,順江道可直通東海(日本海),慶州在地理位置上則比蔚山更接近海邊,處於蔚山側後方。明軍不長驅直進,而是繞了個弧形轉到慶州出擊,戰略意圖非常清晰,那就是先把日軍退路截斷,使其無法透過太和江逃走,然後再關門打狗,一舉全殲敵人。拋開蔚山戰役中聯軍的戰術表現,單從戰略上講,麻貴的排兵佈陣堪稱妙計。
而加藤清正自從稷山一役撤兵後,預感到明軍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為了確保守備忠清道的成功,於是決定在蔚山築城,由其親自設計並與淺野幸長一起指揮建造。此城從慶長二年八月二十日開始修建,同年十二月二十日,即在明鮮聯軍進攻前夕完成。
築城的所在地島山是位於蔚山平原太和江邊的一座僅高50米的小山,此城又被稱為島山倭城。
島山倭城中的天守閣(守城將領居住的內城)高15米(約相當於現代一幢五層樓的高度),用石頭壘成,附以本丸及二之丸三之丸(這裡的“丸”是城堡建築的意思,城堡中心地區日語叫作“本丸”;外一圈則是“二丸”;如此類推)。
外城為在三丸外所壘起的土牆,共有三重城牆。蔚山依山傍水,東與島山相連,水路沿太和江可通西生浦,全長70裡,陸路80餘里,經彥陽或西生浦亦可通釜山。日軍駐蔚山總兵力為6300人左右,由淺野長政、幸長父子二人守衛。
西生浦倭城位於蔚山灣附近海拔兩百米的山頂,其下構築二丸,最下面築三丸。城墻高6米;斜度15度,整個城的佈局呈矩形。本丸內亦建有一處天守閣還有水井,由加藤清正率5000人據守,二者以為應援,兩城兵力共計11000餘人。
於是,在這一年的12月20日,聯軍和日軍都已做好了戰鬥準備。明日朝鮮戰爭中最大規模的會戰——蔚山戰役即將拉開帷幕。
第二十九章 蔚山初陣
12月15日夜,大雪紛飛,王京全城戒嚴,禁止閒雜人等進出。街頭佈滿了崗哨,近5萬聯軍士兵飽餐戰飯,秣兵礪馬,整裝待發。到了戌初時分列隊出營,都到王京城下集合,大明兵部尚書、備倭總督邢玠陪同朝鮮國王李昖親自到城頭上點兵軍。
只見兵威將猛,月光下一眼望去,馬隊如龍,步卒如虎,盔甲兵器閃耀寒光,無數旌旗迎風飛揚。楊鎬神威氣足,頭頂紅纓尖翅盔,挎著三尺龍泉劍,束袖軟甲,披著棉披風,和一身精鋼唐猊重鎧的麻貴並騎而站,率領眾軍面向城池接受檢閱。
李昖在城上看得是激動萬分,回頭向柳成龍道:“好壯觀哦,本王還是頭一回看到這麼雄壯的兵馬,此番征討倭賊,何愁不立全功!”
“是啊,大王你看,佇列裡那些黑帽白衣的都是我國士兵,他們是由壬辰戰爭中的義兵隊伍收編來的,很有些戰鬥力,這回和天兵聯手出擊,定要讓倭賊知道咱們的厲害。”
“說的也是,說的也是。”李昖讚不絕口。
邢玠微笑道:“這次我軍出征,由楊經略和麻提督帶領,本部院年高體弱,受不得鞍馬勞頓了,麻將軍是慣戰的老將,楊經略雖是文人,卻也屢經戰陣,他二人去我很放心。”
“當然放心,當然放心。”李昖喜得不住口稱許。
閱兵完畢,楊鎬與麻貴拜辭李昖與邢玠,統軍連夜出征。
17日,大軍到達忠州後兵分兩路,解生率7000人駐紮宜寧,並派出兵馬趨南原,佯攻順天,牽制小西行長;楊鎬、麻貴率主力4萬餘人取道徑奔慶州。
23日晨,聯軍先鋒擺塞率1000騎兵攻佔慶州,並擊敗了日軍前來增援部隊,殺敵六百餘人。島山倭城守將淺野長政父子根本沒有料到聯軍會長途奔襲,慌亂中趕緊收縮兵力,退守山城自保。
“看,他們來了!”兩個時辰之後,三丸城頭上一名守軍驚呼道。所有日軍的目光一齊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無數騎兵繞過太和江邊的岔道,在距島山倭城兩裡處停下。一千人,兩千人,三千人……更多!
這支隊伍不斷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