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零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嫌腖鎦猩揭煌�魷鄭�雜諡洩�斕既說鈉拮永此擔�庋�鍪遣謊俺5模��衷詿蠹葉既銜�嗆鮮實牧恕K��昧松���
對國家和社會來說都具有歷史意義的是,在1924年1月下旬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距孫中山同越飛和李大釗會談不過一年時間,孫的新路線(包括聯俄、聯共、扶助農工)就被正式訂定為黨的方針。按照協議以個人身份參加國民黨的共產黨領導人中,作為代表參加這次大會的有李大釗、林伯渠等。林是老革命者,孫流亡日本時,他也在那裡留學。李被孫指定為大會五人主席團成員之一。另一位代表是毛澤東,當時31歲,與宋慶齡同年。由孫提議、經大會透過的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24名委員中,有3名共產黨人,最著名的是李大釗。在17名候補委員(也由孫提議)中有7名共產黨人,所佔比例比正式委員大三倍。毛澤東是其中之一,其他還有瞿秋白、林伯渠(祖涵)、張國燾等。
在國民黨的最高職能機構中央黨部中,擔任組織部長和農民部長的都是共產黨人。工人部長是堅定的國民黨左派、共產黨人的好朋友廖仲愷。這三個重要部門的秘書①都是共產黨人(農民部的秘書是彭湃)。這些人事安排顯示,孫中山希望透過注入共產黨人新血液使他的黨重新振興。
①按當時的組織系統,秘書的地位僅次於部長,而在各部門幹事之上,實際相當於現在的秘書長。——譯者
在國民黨一大舉行期間,列寧在莫斯科逝世,大會為此體會三天,以誌哀悼。2月24日,國民黨舉行大規模的追悼大會,高層幹部全體出席。孫中山在宋慶齡陪同下到會。大會由廖仲愷——國民黨這次改組中的關鍵人物——主持,祭壇正中上方懸掛著孫中山親筆書寫的祭帳“國友人師”,表達了對列寧的敬重。
孫中山以充滿深情和政治含義的文字作了一篇文言文祭文:“茫茫五洲,芸芸眾生,孰為先覺,以福齊民。伊古迄今,學者千百;空言無施,誰行其實。惟君特立,萬夫之雄;建此新國,躋我大同。並世而生,同洲而國;相望有年,左提右挈。君遭千恨,我了百厄;所冀與君,並軌並轍。敵則不樂,民乃大歡;邈焉萬里,精神往還。天不假年,與君何說;亙古如生,永懷賢哲。”①
①中文引文據《宋慶齡年譜》,第42頁。
正如在孫中山堅持下國民黨一大所透過的宣言及決議那樣,他這篇對列寧的悼詞也顯示出自從“孫文一越飛宣言”發表以來形勢發展之快。那時他還在小心地探索中國革命的新的道路,現在他成了在這條道路上走在最前列的發言人和組織者。
(六)支援孫中山的三大政策
在孫中山艱難探索並承受各種壓力的過程中,宋慶齡採取了什麼立場?雖然她當時沒有公開發表過言論,但她後來堅定明達地保衛三大政策的行動表明,她是一開始就擁護三大政策的。她最要好的朋友和夥伴是廖仲愷和他的妻子何香凝——他們都是三大政策的卓越的支持者,還有就是鮑羅廷夫婦。她自己的回憶是這樣說的:
“在這種(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合作中,像在其他革命工作中一樣,每當孫中山要向前跨一步的時候,就有許多人企圖把他拉回來。一聽到宣佈他決定實現這種統一戰線,有些人就來找我,以為我會幫助他們反對這一行動。當我拒絕這樣做、孫中山堅決做下去的時候,這些人就退黨,並且公開攻擊他。可是孫中山是嚇不倒的。他曾多次宣稱,除非國民黨有一個真正革命的綱領,否則他就要同這批人分手,並解散國民黨。他宣佈他將組織一個新黨,或者本人加入共產黨。”①
①原載廣州《民國日報》,1924年2月25日。參閱尚明軒著《孫中山傳》,第280—281頁及達林著《中國回憶錄》(中譯本),第147頁。
一位美國的傳記作者(她的思想一點也不左)在本世紀30年代寫的一本孫中山傳記中說,宋慶齡“在事實上已成為孫中山同青年運動之間的聯絡官”,“她在孫晚年的政治方向上有實在的影響,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①
①《孫中山和他同中國共產黨的合作》,載《宋慶齡選集》。
廣州的關鍵問題是武裝鬥爭和建設一支革命軍隊。孫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從來沒有忽視過武力。在1895年開始的反清起義中,在以後的歷次戰役(不論是同舊軍隊內的同情分子聯盟、還是同其中的反叛分子作戰)中,他在槍林彈雨中從不畏懼。但他領導的革命黨卻始終沒有一支自己的軍隊。現在,這樣一支軍隊終於在組建中了。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