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
1943年下半年以後,華北抗日戰場上的民兵建設進入了第三個發展階段。
說是“第三階段”,大致是這樣子區分的:38年—40年是第一階段,也叫“自衛隊階段”。這時候抗戰剛開始,隨著日寇的大舉進攻和國民黨軍隊的潰敗,華北各地的民眾武裝紛紛興起,共產黨和八路軍工作隊適應形勢要求,以“開展統一戰線,聯合抗日”為方針,爭取掌握了大部分自衛武裝,從而奠定了華北抗日民兵的基礎。但這個階段的民兵存在著人數較少、制度不完善和人員成分複雜等問題,群眾性的游擊戰爭並沒有很好地開展起來。
40年—43年初是第二階段。這個時期共產黨在華北已普遍建立了基層組織,在“建立民兵制度,開展群眾性游擊戰爭”的方針指導下,民兵力量由共產黨直接領導,得到了擴大和加強。在這個階段,民兵武裝廣泛參加了反“強化治安”、反掃蕩作戰,雖然鬥爭十分殘酷,但隊伍得到了鍛鍊,抗日戰爭時期華北民兵的許多典型戰法、戰例都是在這個階段創造的。
在第二階段,民兵組織也暴露出脫離生產的缺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群眾的情緒。敵人的兇殘報復和自然災害的影響更導致了根據地的貧困化。漸漸地,民主政府也認識到過度使用民力是和毛主席“論持久戰”精神相違背的,因此,到了第三階段,民兵建設的方針就變成了“發動群眾和武裝群眾相結合”,主要任務是開展生產,配合執行黨中央的土地政策。從這以後,民兵的直接參戰大為減少,更多的是為八路軍部隊提供後勤勞役。雖然真正“大支前高潮”是出現在解放戰爭,但在第三階段,這方面的組織經驗已做了很有益的準備。
第三階段的民兵是以扛鋤頭為主的,真正扛槍的是少數“基幹民兵”。這基幹民兵是半脫產的,一個五十戶人家的村子,也就不過有十來個人的編制。平常時候,“基幹”要站崗放哨送信帶路;要是鬼子來了,敲鑼、藏糧食、帶著群眾跑路,簡直忙不過來,既沒有工夫種莊稼也沒本事打游擊。所以無論生產的事還是打仗的事,人們一般都不指望這基幹民兵。
可凡事都不是絕對的,比方說,山東曹縣塔灣村,就出了個“另類民兵”葛二蛋,還真做了些“邪乎”事情來。
葛家好漢本名二蛋,當然就是排行老二。他哥哥成家了,妹妹出嫁了,自己光棍一人,優哉遊哉。爹媽跟著老大過,家裡的幾畝地也隨了老大,反正二蛋也不大樂意種地,無所謂,餓了就去打打短工,吃飽了就萬事不管,自己住在草棚子裡,犯起渾來誰也管不著。
43年11月,武委會的主任通知村裡的青壯年集合開會。前一段時間,冀魯豫五分割槽剛遭到鬼子掃蕩,損失很大,分割槽司令員朱程和一團的團長政委都犧牲了,上級派七軍分割槽政委趙基梅接任五分割槽司令,接著和鬼子幹(趙司令也來自紅四方面軍三十軍,是129師的幹部,所以有幾次借了騎兵團去配合他)。八路軍要打大仗,地方幹部就積極著手恢復民兵組織。
開完會,鄉幹部擺上兩張桌子,願意參加挑夫隊的在那邊報名,可以領一個南瓜(支前的口糧),然後回去準備一根槓子;自願當“基幹民兵”的在這邊報名,先領兩塊錢,再集中起來學打槍。絕大部分人都選擇去當挑夫,因為辦完差就可以回家了,既不太危險也不耽誤自己的農活,可葛二蛋琢磨了半天,跑去申請當“基幹”。他哥哥急了,過來拉住弟弟勸他別貪圖那兩塊錢,當“基幹”既累又忙,還養不活家人……二蛋把手一甩,不以為然。
“扯!你以為我傻呀。當挑夫,每副擔子有一二百斤,死沉;看看這邊的槍多輕巧,才十斤不到”。
當哥的頓時沒話說了。於是,基幹民兵隊伍裡就多了一位葛二蛋同志。
基幹民兵集中訓練三天,講形勢講任務,講政策講紀律,接著劈劈啪啪放了幾槍,就讓大夥回家了,到各自的村子裡值勤去。當時,只有農救會主任和武委會主任是全脫產的,他們在幾個村子間來回轉,安排大家幹什麼大家就幹什麼。平時,民兵們就自己管自己了。
這樣的生活挺符合葛二蛋同志的意思。他每天除了站崗,還抱著配發的武器到處視察治安。
要問葛同志配發的是什麼武器?是漢陽造?老套筒?獵槍、土槍、獨撅子……嗨!門都沒有,自從離開訓練隊,葛二蛋就沒摸過槍。區裡發給他的是一把茶壺!
這茶壺的蓋子是封死的,裡面裝了硝石炸藥,從壺嘴裡塞進去一截導火索,點燃了就能炸。也別說,就這麼個地雷不象地雷,手榴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