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z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名字,同級就直接叫編號,上級就叫組長、總負責、委員長等等諸如此類……但大多數和“05”相識的研究人員都願意更親切地叫她一聲“星姐”。
據說是因為她小女兒的小名中有一個“星”字,所以她也樂於讓別人這麼叫她。
但試驗站不准許沒有上級批准的出入,也根本沒有法定假期,所以星姐已經有幾年沒有見過她的小女兒了。
會議室中最後一位研究人員是個比星姐還要年輕的青年,個頭頗高,卻瘦得竹竿似的,頭髮看得出來今天梳過了,但大概已經有幾個月忘剪了。
他是裡頭最緊張的一個:早來了足足一個小時,一直在這一會坐一會站、一會站一會坐,好像屁股長了瘡,從會議室這頭,來來回回打著圈轉到那頭。但剩下這倆深受其擾的負責人代表也顧不上教育他什麼,不過五十步笑百步。
在這位青年負責人胸前的名字和編號:劉在存;02。
客觀評價,劉在存是這兩年理論物理界難得一出的青年才俊——“俊”可能差了點,但年輕和天才是一等一的。
兩百多年前,公元二十九世紀末,“大坍塌”還尚未到臨的時候,神經學科學家對人類大腦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對腦部活動的記錄分析深入到了量子層次,隨之而來的突破性理論應用就是“人腦晶片”,借用計算機晶片的名字但“人腦晶片”並非由電子元件組成,而是由分子級別的有機質材料組裝,能夠在人腦中建立新的神經通路,能夠讓人掌握從來沒用學習過的知識技能……就像真正的計算機晶片一樣,儲存著知識內容,匯入人腦,能讓一個從來沒上過學的人輕而易舉地掌握一門新語言、背誦一本書、應用一些簡單的計算公式。
這隨之引起了傳統教育的革命,既然不用去上學也能夠擁有知識了,那學校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在“人腦晶片”大量生產,成本降低到普通人也能負擔得起以後,各個國家地區……當時聯盟還未成立,紛紛放棄了小學、中學這種傳統的基礎教育院校,在公民滿十七週歲,也就是大腦發育基本健全後,提供給公民有償的“基礎通識教育知識晶片”服務。
這個服務不貴,各國有各國的貨幣,但延承自過去的金本位制,黃金的價值在各國各地區的價值大概相等——
一片“基礎通識教育知識晶片”和二十克黃金價格持平。
二十克黃金的價格遠遠低於從前小學加初中、高中的總花費,但因為晶片是有償、自願的,所以仍有大量民眾選擇不去植入晶片:拒絕晶片的民眾要不就是嚴重的不相信科學者,要不就是認為有沒有這塊一次性付清就顯得貴得離譜的破晶片,都對他的生活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而大多數時候,他們都是對的:因為往往這麼做的大多是社會的底層民眾,他們有沒有知識都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靠社會福利……“大坍塌”前的社會福利,他們就足以吃飽喝飽地過完這一生。
於是這造成了一個後果:
這個時代,從“大坍塌”之前到如今,愚蠢的人愈發愚蠢,而聰明的人愈發聰明。
過去的大學被保留了下來,這是給社會精英和有理想要在學術界大幹一場的年輕人們準備的,十六歲提供入學考試,透過考試後是八年制的學習生活。
大學的數量少了,門檻也比過去高了不知幾倍,儘管有學生補貼,大學學費和生活費仍然比過去呈指數級增長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甚至於說一個普通家庭要供養一名大學生,幾乎要傾家蕩產。
而之所以說劉在存天才,就是因為他在考大學的入學考試前——那時候他十六歲,還沒到法定能植入“知識晶片”的年紀,就單單靠自學全部學完了聯科大理論物理系包括狹廣義相對論、超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