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抒情,很好! 。 想看書來
天涯思君 評《幷州迷霧》
這兩個人的感情到底是什麼樣子。這是我在看幷州的時候一直關注的,甚至超過了對案情的關注。記得有次守日很鬱悶地說,她分析了半天案情,大家還是惦記著沒出場的將軍(大意)。守日,這可怪不得大家只顧hc,得怪你自己,寫得太抓人了。如果只是置身事外的看著玩,我們自然可以冷靜地猜測下一步案情會怎樣進展,甚至開個玩笑說“主角不死定律”將發生作用。你沒有給大家機會,在我們這些沒有看過完整文的人來看,這兩個人已經脫離了你的筆,他們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誰也不知道下一步會怎樣。
故事一開始,狄仁傑就在武皇面前提出讓李元芳和他一起致仕,甚至不需要問一問李元芳本人的意思,相知之深固然是一個原因,更深入的原因恐怕仍是狄景暉說的,他在以父親的身份和好意去幹涉孩子的生活。他了解李元芳,知道他不適合朝堂,帶走是一種保護。
儘管有此後的步步緊逼要將軍給出一個承諾,儘管這個決定也並不完全理智,讓他無法應對隨之而來皇帝的疑心。但我仍為之感動,因為在那一剎那,他的第一個反應是把李元芳從這潭渾水裡遠遠拉開。
這時候的將軍,依然處在“忘我”狀態,注意力全集中在他的大人身上,就像在山洞中忽略自己的傷一樣,他從主觀上忽略了自己的願望,所以他才會答應狄仁傑,三月後返回京師。
而此後的大人和將軍,恐怕超越了大家平時對這兩位的理解。至少對我來說是的。
我平時沉浸其中樂此不疲的是成人童話,大人將軍理所當然不可不戒情同父子心有靈犀任何艱難險阻都會彼此深信不疑。
我忘了問自己一句,憑什麼?
狄景暉的出現正是要大聲地把這句話問出來。這名字一出現我就怎麼看怎麼不順眼,因為它打破了我預設的父子關係,讓我不得不去考慮,如果二選一,大人會要哪個兒子。
果然,狄景暉一出場,前文中的溫情脈脈立即變得詭異生硬起來。父子之間尚有嫌隙,憑什麼就信這兩個人能堅持到底?懷疑,算計,有時候這些東西比愛堅強,比死強大。睿智如大人,也有失控失策的時候;冷靜如將軍,也會帶三分無賴去和大人賭氣。說到底,他們那時不曾完全瞭解與相信彼此。
不肯信他們的關係會超越血緣,心底有懷疑,有試探,彼此小心翼翼。那個時候大人第一次面對有了“自己”的將軍,在臨河客棧中拂袖而去,他不知道那時候這孩子不僅僅是在鬧小孩子脾氣。那應該是他最嚴重的一次失誤。直接引出了那句讓人血都涼了的“我殺了他”。好在,即使是在心裡,他也還是下不了手。最後,作為政治家的大人,交出了扳倒二張的機會,換兩個孩子,更多的是李元芳的性命。
喜歡這樣的大人。喜歡看他騙小韓斌不叫爺爺叫大人,知道他心裡打得是什麼算盤;喜歡看他派出個小眼線,緊盯著將軍半步不放鬆。當真是決勝於千里之外,將軍不管走到哪,不管有沒有小韓斌,其實都走不出他的心裡。就像幽蘭劍永遠在他手裡一樣。
也喜歡這裡的將軍。不是溫潤如玉,負重但不肯忍辱。重壓之下,也一直堅定。是個頂天立地的男人。安排沈槐,保護韓斌,換出狄景暉,一步步走得有條不紊,就是絲毫不管自己會走到哪去……他說他放不下自己的驕傲。笑,其實還是放下了,他自己不知道。情深入骨,會侵蝕一個人的思想,大人已經成了習慣,成了血肉相連的一部分,他怎麼放下?我一直覺得離家出走除了形勢所逼之外,也是帶了情緒的。有點像小孩子為了想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到底佔了多重的分量的小算計,只不過,他的算計裡,沒有算進自己的命。不知道那時候他心裡是不是隱隱希望自己能送了命,就此什麼都不再操心。
可是他還得活著,為了大局,也為大人。於是他拿了韓斌的藥,不是自暴自棄,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義無反顧心甘情願。看到那一段我險些又崩潰,好在有之前狄公在火場的那一段作安慰,知道他的付出不會付諸流水。
謝天謝地,守日其實很善良,她給出來的,已經是在那種情況下最好的結局。相隔兩地不是悲劇,真的不是。到最後,其實還是個美麗的童話,愛和信任勝過了一切。
故事沒講完,比如韓斌手裡的玻璃(水晶似的鋒利的東西,俺就理解成玻璃了)脖子上的項鍊,都需要一個更具體的來歷,會不會牽扯異域勢力?蓮花六郎的*戀,以及大人對武皇的隱瞞,一定還有更深的內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