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冊祝之文,藏於金滕之匱。王翌日乃愈。
後五年,王崩。在西伯位十三年,在王位七年,壽九十三年。
初,武王暮年,納呂望之女曰邑姜,亦有聖德,生子誦,至是立,年方一十三歲。周公旦位冢宰,乃攝政,代王當國,南面負扆以朝諸侯。管叔、蔡叔、霍叔乃流言於國曰:“公將不利於孺子。”王亦疑公,周公旦乃避位,出居東土,取《易》之三百八十四爻,各系以詞。周公居東,憂武庚必叛,王室必搖,乃作,《鴟鴞》之詩以貽王。三年秋,大熟未獲。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與大夫盡弁。以啟金滕之匱,考往古事蹟,以占驗其吉凶。乃見周公請禱代武王之事,王執書以泣。乃出郊,迎周公。周公乃相成王,天乃雨,反風,禾則犀起。畢公、召公命邦人盡豎起所偃大木,以土築之,依然無恙。歲則大熟,奄君薄姑謂祿父曰:“武王既死,今王尚幼,周公見疑,此百世一時也。”清舉事。武庚從之,與管叔、蔡叔、霍叔等同反,奄及淮夷、徐戎皆叛。周公乃作《大誥》,曉諭天下。奉王命以討武庚、管叔,誅之,放蔡叔於郭鄰,降霍叔為庶人。命子魯侯伯禽代淮夷、徐戎,遂定奄及淮夷,東土其寧。封微子於宋,以紹殷後。用殷禮樂,於周為賓而不臣。王漸長,能聽政。
周公歸政於王,王中立聽政,四聖維之。周公常立於前,太公常立於左,召公常立於右,史佚常立於後。是以慮無失策,事無過舉,天下大治。定鼎於郟鄏,郟鄏即洛邑,以其居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也,是為東都,又為成周,遷殷頑民於成周,使周公分治之。復封蔡叔之子蔡仲於蔡。封弟叔虞於唐,後為晉國。王在位三十七年崩。子釗立,是為康王。
成康之際,天下太平,人不犯法,刑措四十餘年不用,在位二十六年崩。子瑕立,是為昭王。在位五十一年,周道漸衰。
王巡狩,返濟漢,楚使漢濱人以膠舟乘王,王至中流,膠液船散,王及蔡公皆溺死。子滿立,是為穆王。穆王得八駿馬,造父以善御得幸。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徐戎作亂,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逼,分命東方諸侯徐子主之。徐子,嬴姓也,國方五百里,行仁義。得朱弓矢,自以為天瑞,乃稱偃王。諸侯陸地而朝者三十六國。王正西巡狩,樂而忘返,聞徐子僭號,乃命造父為御而歸,以救偃王之亂。命楚伐徐,徐子愛民無權,不忍鬥,乃北走彭城,百姓隨之萬數。徐子將死,曰:“吾賴於文德,而不明武備,故至此。”穆王乃以趙城封造父,其族由此為趙氏。命呂侯作祥刑。王在位五十五年崩,壽一百四歲。子共王繄扈立,在位十二年崩。子懿王又喜雞立,在位二十五年崩。弟孝王闢方立,時有商蜚廉、惡來之後曰非子者,好馬,善養息之,王命主馬汧渭之間,馬大蕃息,王封為附庸之君,邑於秦,使續伯翳之後。天大雨雹,牛馬凍死,江漢冰。王在位十五年崩。懿王之子夷王燮立,始下堂而見諸侯,在位十六年崩。子厲王胡立,以夷公為卿士,專以聚斂圖利為事。國人謗王,召公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出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召惠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今王塞天下之口,而遂上之過,恐為社稷憂。”弗聽。於是國人莫敢言。王心戾虐,萬民弗忍,乃相與畔襲王。王出奔於彘,太子靖匿召公家,國人圍之。召公以其子代太子,太子竟得脫。王在彘不敢歸。二相周真公、召惠公以太子靖尚幼,乃相與和協,共理國事,號曰共和。王崩於彘,在位五十一年。子靖立,是為宣王。
周公、召公輔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治,任申伯、仲山甫、張仲,順天下之人心,而更改其失理之事。興德教,舉逸士,海內翕然向風。諸侯覆宗周,王化復行。王嘗晏起,姜後脫簪珥,待罪於永巷,使其傳母通言於王曰:“妾不才,至使君王樂色而忘德,失禮而晏起,亂之興,自婢子始,敢請罪。”王曰:“寡人不德,實自生過,非夫人罪也。”自是勤於政事,早朝晏罷,卒成中興之名。時有馬化為人,有兔舞於鎬京之異。
王欲殺其臣杜伯而非其罪,伯之友左儒爭之,王不聽,殺杜伯,左儒死之。因出獵,見杜伯、左儒以朱弓矢射王,中心,王病心痛而崩,在位四十六年。子幽王宮涅立。
初,夏孔甲時,卜藏龍斄於櫝,傳及商周,莫敢發也。厲王之末,發而觀之。漦流於庭,不可除也。王使婦人裸體噪之,化為黿,入於王府。府有童妾,齔齒尚未盡,遭之,既笄而懷孕,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