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嗯,敵人想要利用烏江的天險阻止紅軍過江,紅軍呢,則是聲東擊西。紅軍先遣隊故意放出要進攻貴陽的訊息來迷惑敵人,然後大部隊加速行軍,趕到烏江邊。當時紅軍是否選擇渡過烏江也有很多爭議。有人提出來:‘烏江一向被稱為天險,水流很急,兩岸的山川又非常的險峻,我們應該小心一點,不能忘記了湘江的教訓。’但是毛澤東淡淡一笑,回應說:‘老百姓有句古話,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我們不能過了一次湘江,吃了一次大虧,一聽到江呀河呀就發抖了。’”
提到湘江,就讓人想到血流成河的12月1日,不能不讓人為革命前輩們捏把汗:“湘江給大家留下的記憶肯定是太痛苦了。”
“烏江是比湘江險要,但是這只是自然條件。其實相比過湘江的時候,紅軍過烏江勝算大多了。首先軍委縱隊早就丟掉了那些要命的罈罈罐罐,一下子沒有了包袱就可以輕裝上陣。而且我們不等敵人摸清楚我們的目的地和方向就趕到烏江邊,只要拿下渡口就可以輕鬆爭取時間,迅速過江了。毛澤東提出:‘我們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過烏江。當然兵貴神速,我們不能再一次坐失良機了。’”
“呵呵,毛爺爺總是善於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
“接著就是紅軍強奪渡口的故事了,我給你發個網址,你點開自己看吧。看完了我們再繼續討論。”
※虹※橋※書※吧※BOOK。
第19節:第六章:渡烏江天險(2)
“好的,你發吧。”我開啟瀏覽器,貼上春春剛才發的地址,找到了關於渡烏江故事的網頁,這裡詳細描述了紅四團將士是如何和敵人鬥智鬥勇的:
1935年元旦凌晨,紅四團團長耿飈和政委楊成武披著蓑衣、穿著草鞋,化裝成老百姓的樣子,冒著茫茫大雪來到烏江渡口偵察。他們順著江岸仔細檢視地形。烏江兩岸都是懸崖絕壁,南岸要下5千米的絕壁,才能到達江邊;北岸要走5千米陡峭的山路才能踏上到遵義的大路。所以地形非常險峻,如果有任何判斷失誤,都容易造成難以預計的損失。
“進行火力偵察,摸清敵人兵力部署!”耿飈下了命令。
四團的將士們對著北岸響起一陣槍聲。對岸鎮守的是貴州軍閥侯之擔的隊伍,各個陣地的火力點同時用槍炮回應。
楊成武取下望遠鏡,調侃道:“不愧是‘子彈兵’呀!就是愛放炮。”當地老百姓稱侯之擔的部隊叫“子彈兵”,因為“之擔”和“子彈”剛好是諧音。
在烏江邊上,以三連連長毛振華為首的八位勇士站在大雪中,每個人只穿一條短褲,腰上彆著駁殼槍,頭頂一捆手榴彈。他們主動要求試渡,只等著一聲令下就跳入江中。楊成武斟滿了一碗碗壯行酒,送到八勇士手中,八位勇士接過壯行酒一飲而盡。他們揹著為後續部隊架橋的粗繩索,冒著敵人的子彈掃射,冒著嚴寒向對岸劃去。經過幾分鐘的緊張行動,終於游到了江心。敵人的哨兵發現了,驚恐地喊:“來了,過來了……”勇士們拉的粗繩索被敵人的迫擊炮擊斷了,幾位勇士只得返回南岸。
其中一位勇士中彈負傷,又因為流水很急,被捲入滔滔江水中,壯烈犧牲了。
看到這裡,媽媽走了進來:“小丫頭,剛從火車上下來,不去休息一下就上網了?”
我轉過頭呵呵笑了笑:“反正我也不累,您不用擔心。”
媽媽遞過來切好的水果:“吃點水果吧,還有媽媽磨的新鮮豆漿。”
“謝謝媽媽,我待會就休息了。”我惦記著紅軍過烏江的情況,趁早把媽媽打發出去了,繼續瀏覽網頁。
白天的渡江沒有成功,戰士們決定在晚上偷渡。以毛振華為首的十八名勇士趁著夜色,分別乘著三隻竹筏,划向江心。過了大概半個小時,其它兩隻竹筏被激流捲了回來。只有毛振華在的那隻竹筏下落不明。
第二天天剛剛亮,劉伯承率領其他將士來到紅四團的陣地,原來尾隨紅軍的國民黨軍在薛嶽的率領下已經快追來了,如果不盡快攻下烏江,全軍就只有背水一戰了。
戰士們緊急動員起來,綁紮了六十多隻竹筏,進行強渡。擔任先頭任務的三隻竹筏在掩護下強渡成功,他們與前一天已經偷渡過去的毛振華等勇士互相配合,摧毀了敵人架的河岸火力。
原來毛振華前一天晚上成功地靠上了對岸,他們隱蔽在敵人不容易發現的石崖下面,考慮到打手電容易被發現,他們改用劃火柴向對岸示光,但是距離太遠了,沒有被南岸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