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我為戰士們唱,那時候我還小;在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的前線我為戰士們唱,那時候我還年輕,現在,我已經老了,但你們正年輕。今天,我代表後方的母親,為大家演唱一首《兩地書,母子情》——
“孩子啊孩子,春天我想你。。。。。。”
“孩子啊孩子,夏天我想你。。。。。。”
“孩子啊孩子,秋天我想你。。。。。。”
“孩子啊孩子,冬天我想你。。。。。。”
深情的歌聲在主峰的雨中迴盪,在人們的心中轟鳴,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雨水,滴著淚水。 這場雨中演出持續了一個半小時, 最後一個節目是,政委指揮大合唱《血染的風采》。
八八年二月份,新華社一記者寫了篇內參《不要給戰士送“催淚彈”》。
記者說,這首《兩地書,母子情》,“目前正風靡老山,成為前線最流行的歌曲之一。不論在舞臺前,陣地上,還是在貓耳洞裡,戰士們每當聽著這支歌,就深切地凝思、靜靜地流淚。”“從邊防部隊對越自衛還擊戰以來,前線流行著許多歌曲”,“召喚著年輕的戰士們奔赴戰場,英勇殺敵,勇往直前。”“然而,1985年後,前線流行歌曲出現了一些新格調。有的歌,戰士們邊唱邊流淚,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味道。有的歌使戰士思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