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爺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94 番外三 賴瑜他姓賴名瑜字公瑾,年二十四,是今科的狀元郎。他的父親是昭文元年的探花郎,他的哥哥是乾元元年的探花郎,他的師父則是前朝上皇二十五年的探花郎。有人說他家真是寒門清貴,滿門高才。是啊,賴家以豪門奴僕的身份掙扎到如今滿門在朝的地位,這期間的經歷早就被京中諸人引為傳奇。尤其是有少年神童卻在而立之年就辭官下野的大哥賴瑾,更是大家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物件。而對於年僅九歲就高中舉子,之後又託了十來年才下會試考場的賴瑜,大家也都頗為好奇。因為師傅、父親和大哥都在翰林院當過差的緣故,賴瑜剛剛進入翰林院就接到了諸多同僚的熱情款待。他的父親和哥哥俱都以好人緣被朝中同僚稱道,所以到了賴瑜這裡,很容易就打入了翰林清貴的圈子。這些人大都是父親、師傅和哥哥的好友,所以大家在閒聊的時候,話題也很容易跑到這三人的身上。他們總說師傅才思敏捷,城府深沉,說父親溫文爾雅,待人可親,說哥哥性格溫潤,叫人如沐春風。可是在賴瑜的印象中,他更熟悉眾人口中的師傅和哥哥,而對於大家傳言的溫文爾雅的父親大人,賴瑜反而覺得很陌生。因為他從小就不是在父親身邊長大的。他出生的時候恰逢父親走到了他官場生涯最緊要的關頭。肩負著聖上的期望和打破江南官場原本格局的眾人,賴尚榮在翰林院當值不過一載就被乾元帝下放到江南監管鹽道。此後一路籌謀一路兇險,在官場拼殺的父親大人根本就沒有經歷教導自己的二兒子賴瑜,反倒是大哥賴瑾身兼父職陪伴在賴瑜身邊。賴瑜知道自己並不能因為這一點就怨恨父親。因為父親做出這種決定也實屬無奈,江南官場波濤洶湧步步驚心,父親饒是小心提防最終還賠上了哥哥的子嗣,他當然不能放心年紀更小的二兒子呆在自己身邊被他的敵人當成靶子。賴瑜覺得自己可以體諒父親的做法。可是體諒僅僅是體諒,卻無法彌補生生分離多年的父子之情。尤其是在母親懷了三弟之後,賴瑜終於發現無論他怎麼渴望,怎麼努力,逝去的感情終將逝去,有些東西流逝在時間中,是沒有辦法彌補的。所以在大哥被聖上派去西海沿子任職的時候,賴瑜放棄了去江南和父母同住的想法,立刻包袱款款的跟在大哥的身後前往西海沿子。他從小就是大哥的跟屁蟲,他已經習慣了和大哥生活在一起,他已經習慣了沒有父母的生活,他都已經習慣了這麼多年,再繼續習慣下去,也是沒有問題的。可是這種想法終究不過是一種逃避。等大哥在西海沿子歷任三年之後,朝廷召大哥回京的旨意還是到了。如此同時,遠在揚州的父親也接到了回京入閣的旨意。賴家一家人在分別數年之後,終究又團聚了。大家的心情都不錯,回城的路上各個言笑晏晏,如沐春風。唯有大哥在高興的時候還不忘照顧他的情緒,記得總和他說說話,小心翼翼地開導他與父親接近。可是每當他看到父親抱著小小的三弟和母親有說有笑的時候,他總覺得那場面他插不進去,他就像是個外人一樣,遊離在眾人的歡喜之外,沉默寡言的看著,情緒越發悲涼。所以回京不久,他便以遊學為藉口在大業朝四處遊歷。當時他的年紀還小,不過十三四歲左右。家裡上到祖奶奶下到大哥都不同意他的決定,希望他能在等兩年,哪怕等到十五之後再離京遊學也不晚。後來還是他找到了薛家大哥和柳二哥,拜託他們去說服賴家眾人,賴家眾人這才心不甘情不願的答應叫賴瑜跟在薛蟠和柳湘蓮的身邊去遊歷天下。這一遊歷,便遊了足足十年。賴瑜跟著薛家商隊跑遍了大江南北,甚至連西海沿子諸多藩國也都有所涉足。隨著年歲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賴瑜見過月圓月缺,生死離別,旱澇災害之年百姓奔走哀嚎只為活下去那一口糧食,他親眼見過父母因為無法存活而將子女賣給人家為奴為婢,也見過有些餓的快死的人強忍著痛苦易子而食。看得太多了人間悲慘,賴瑾漸漸發現少年時糾結他許久的感傷悲涼當真算不得什麼,那些刺痛他的孤寂不滿早已經漸漸淡去,最終消失在雲淡風輕的歲月裡。怪不得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原來人走的地方多了,見的天地廣了,從前那些小兒女的糾結當真都不算什麼。賴瑜甚至想過他的一生就在遊歷山水中漸漸逝去也是不錯的。可就在這時,哥哥賴瑾想要致仕辭官的訊息傳入他的耳中,他恍然一驚,這才發現自己遊歷在外,雖然定時往家裡取信,但是已經有五六年的功夫沒回京都了。所以賴瑜立刻收拾了包袱返回賴家,去做自己身為賴家人該做的事情。或者說是努力讓哥哥實現自己的理想,沒有後顧之憂的離開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