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3/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玩世不恭,又好諷世譏俗。她似乎在著力於一種恨與厭惡的宣傳,在充滿無人情的恨怨和以毒攻毒的嘲謔中,戳穿的是世道人心的陰暗,使我們領略到的是一種猶如惡作劇式的遊戲謎底。
是由於社會本體日復一日地墮落?對心中上帝信仰的毀滅或拋棄?由於對這個上帝戀情的歷史慣性?雖然依然難以說清,但是你不能不承認社會變革所帶來的太多的人生悲劇體驗使人們普遍被一種“畏”苦苦折磨著——存在主義哲學家基爾凱郭爾把人們無名的世界虛無和恐懼感概括為“畏”,認為它包含著厭煩、憂慮、失望三個層次。——誰能對“畏”的世界感所激起的那些怨聲載道,那些褻瀆,那些調侃,那些揚著突發機智的黑色藍色灰色黃色的“民間幽默”無動於衷?張潔尤其不能。她肯定像許多人一樣被“畏”的世界感所籠罩。不然,她為何攜著同樣的褻瀆、調侃和雜色的民間幽默,徹底跳出了美的圈定,落在了“對抗美學”的邊緣,偏偏為自己挑選了一付醜的濾鏡?倘若你能夠欣賞此時的張潔,我敢說,這樣的接受就是一種共鳴,一種世界感的認同。
是存在的荒誕不經逼出了現代主義的離奇古怪的惡作劇和文學遊戲,也邁出了張潔獨有的文學機智。這樣的機智使張潔再一次獲得她在文學的成年時代被一度淹沒的輝煌。《他有什麼病》以褻瀆的口吻、放任又欠節度的情緒宣洩,暴露現實人生中習以為常的行為和心理畸變。種種早已被人們司空見慣的可惡、可鄙、可悲、可笑、可怒的症象,經過一種非常態情緒的渲染,在誇張和變形之後強化了各自的性質。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處女膜在羞澀感的徹底摒棄下被丁小麗幻化出來,它大得可以“節成兩厘米見方的小塊,賣給那些丈夫不中用的女人”,“薄得讓風一吹,就呱嗒、呱嗒地響”,“保證一吹就破”,使女人能受到道德委員會的嘉獎。惡狠狠的近乎胡話般的詛咒,指控了世俗冥頑不化的處女嗜好,從反面否定了一種社會醜心理。胡立川的日記以直言不諱的內心剖露顯示出愛國知識分子現存的荒誕感。外科主任陳蓮生夢見自己變成一塊華美的奶油大蛋糕,被四周的人用又粗又長的舌頭耐心地、慢悠悠地一絲一絲、一條一條地舔沒了,他坐在公共汽車上的淌著口水昏昏欲睡的呆狀和醜態,把當今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況納入醜的感性形態的描畫中。陳麼妹面對眾人對羅曼先生《肛門與薔蔽》的講演崇拜,向那位領導世界文學新潮流的泰斗不恭的發問(如“陽痿”之類的惡語),顯然從反面強化了其中“眾人皆睡我獨醒”的批判意味,使之成為以惡抗惡的挑戰或遊戲般的挑釁。
《魚餌》中語言的潑辣、尖刻和粗俗更令人瞠目結舌。“三八”一類的淋漓咒罵,“嗅了嗅幾個臭隔肢窩”,“尋了一番花、問了一番柳”一類的惡語褻瀆,將對現實人生的否定與批判情緒置於審醜的形態之下。AB的魚鉤和BA的觀釣完全是一個超現實的故事,一場惡作劇式的人生遊戲。他們因為那些“如指蓋大小、多邊的、過渡顏色複雜得令人難以確認的,你可以說它是魚又可以說它不是魚,或隨便說它是你所希望的什麼”的魚非魚所展開的爭鬥,他們在一場惡戰後雙雙落水被魚非魚所食的結局,實則一幕抽象化的人間悲劇。張潔以對醜事物的抽象,打破了現實世界具象的秩序,擺脫了具象存在的偶然性,甚至控空了一切現實自我的內容,在一種必然律與合規律性的追求中,顯示出對現存世界的永恆觀照。只有洞悉人間的醜惡併為此而引起巨大的內心躁動的人,才有可能產生如此的具有超驗傾向的抽象衝動,並以抽象所構成的聯想整體寄託自己帶有批判和否定性質的觀世應物的世界感。從藝術史的角度看,人類抽象衝動的驅力來自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係的一種不安定感和渺小感,原始民族面對現存世界的變幻莫測,不得不在一種永恆的尋求中獲得心靈的棲息之所,正如沃林格所說:“抽象衝動則是人由外在世界引起的巨大內心不安的產物”,“他們在藝術中所覓求的獲取幸福的可能,並不在於將自身沉潛到外物中也不在於從外物中玩味自身,而在於將外在世界的單個事物中從其變化無常的虛假的偶然性中抽象出來,並用近乎抽象的形式使之永恆,透過這種方式,他們便在現象的流逝中尋得安息之所。”表現為現代藝術意志的抽象風格,自然也是現代人側身世界與醜惡人生所產生的不安定感和渺小感的結果。面對必然律和規律性的永恆中被張潔抽象出來的魚非魚,你能說自己在人際世界永遠說不清道不明、要多沒意思有多沒意思、要多複雜有多複雜,卻又使任誰也擺脫不了逃避不了,並且能將人置於絕境的無端纏繞中,比AB或BA的命運更好一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