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本寶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二十條大罪,起兵二十萬向長安進發。
潼關不守,長安震動,在一個細雨迷濛的盛夏清晨,唐玄宗帶著丞相韋見素、楊國忠、楊玉環姐妹及少數衛軍,出長安延秋門西行,來到馬嵬坡,軍士持戟鼓躁,請誅楊國忠以謝天下,楊氏一門終於被梟首碎屍,但鼓躁仍未平息,玄宗策杖出來,行在都虜候陳玄禮奏稱:“國忠既誅,貴妃不合侍候陛下,請賜其死以塞天下怨。”楊玉環為情勢所迫,乃以白綾一束,自縊於驛館院中的梨樹下。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安史之亂”平定後,唐玄宗已成為太上皇,他的兒子在動亂中稱帝,就是唐肅宗。唐玄宗對楊玉環思念不已,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為此作《長恨歌》。
在這首長篇斜事詩裡,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與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愛情悲劇;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活著的唐玄宗沒完沒了地吃著這一精神苦果。“鴛鴦瓦冷霜花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但關於楊玉環的後事,還有一說就是她並沒有死,有人曾分析出六大點理由來。更有人傳說安史之亂的時候,楊玉環被日本商人趁返國之便把她弄到了日本。至今日本還儲存著許多楊貴妃的傳說,器物、廟宇、墳墓及好幾本有關她的書,她到日本那年才三十八歲,整整在日本的政壇上又活躍了三十年,到六十八歲才極盡哀榮地死去,一直到今天,日本人仍認為楊玉環是中國最美的女人。
總講蓋棺論定,但歷來都難,楊玉環也不例外,表揚她的和為她鳴冤的如徐夤和狄昌:徐詩:
當年從龍如從雲,只有楊妃死報君。
勢窮一身殉社稷,中興應作藎臣論。
狄詩:
馬嵬煙柳正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地下阿瞞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
就連白居易在《長恨歌》中也對楊玉環寄予同情。
但批評她的也有,如:“及玄宗平內難,開元之始,幾於家給人足。而一楊貴妃足以敗之。雖安史之變,不盡由於女寵,然色荒志怠,惟耽樂之從,是以住用非人而不悟,釀成大禍而不知,以至漁陽鼙鼓,陷沒兩京,而河朔之鎮,從此遂失。”
萬春公主梅開二度
萬春公主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小女兒,母親是杜美人,在後宮粉黛中品級十分低微,也不很受唐玄宗的重視。但杜美人的女兒萬春公主,小小年紀便被父皇視為掌上明珠,獲得格外恩寵,併成為後宮中的一位活躍人物。
為什麼萬春公主能夠擺脫她母親受冷落的陰影而被唐玄宗喜歡呢?原因全在於她自己,這小姑娘從小就聰明伶俐,相貌甜美,蘋果似的小臉兒因為好動總是紅彤彤的,水汪汪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轉個不停,生性活潑,愛唱愛跳,皇帝父親常戲說她是番邦進貢來的“洋乖囝‘,閒暇時總愛把她抱在膝上,逗她說笑取樂。
正因為她深受父皇寵愛,所以活潑好動的性格更加發揮得淋漓盡致,常常肆無顧忌地在宮中到處亂問,旁人看了覺得太失檢點,但既然唐玄宗都不管束她,其他人誰又敢說半個不字。
萬春公主天資穎慧,跟著老師讀書,很善於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人們都稱她是“女才子”,十二三歲的年紀,她便能作一手絕妙的詩文。除了讀書外,她似乎更喜歡音樂歌舞,曾跟從當時的琵琶聖手張野狐研習音樂,又隨宮中著名的舞伎謝阿蠻學習舞蹈,都能很快地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萬春公主的青春年華正值唐玄宗開元盛世的頂峰時期,唐玄宗喜文學歌舞,因此在宮中設定了左右教坊,專門教習和演奏器樂歌舞;還設有麗正書院,廣聚文學之士,作詩論文,宮廷內外文學和音樂氣氛極濃。這種氣氛正合萬春公主的心意,她時常隨父皇出入教坊和書院中,參加音樂演奏和歌舞,與知名文人切磋詩文。長安城中誰都知道有這麼一位美慧而多才多藝的公主,雖然傾慕者甚多,但竟沒有人膽敢攀折,因此已到婚嫁年齡的萬春公主的親事竟耽擱了下來。
天寶四年秋天,原為壽王妃的楊玉環,在經過了一段短暫的女道士生活之後,終於被老當益壯的唐玄宗冊封為貴妃,楊貴妃也是一個慧黠的女子,通曉音律,擅長舞蹈,除了學問稍遜之外,其他方面大致都和萬春公主相似。雖說論輩份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