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鎮江、儀徵、揚中、江都、泰興等沿江地段是我新四軍歷來聯絡大江南北的戰略通道,兩岸黨的群眾工作有一定基礎,根據地也較為鞏固,粟裕認為這是保證順利渡江的最有利條件。
由於渡江人數多,粟裕決定兵分東西兩路。東路由劉先勝、陶勇、阮英平等同志率特一團、特四團和機關後勤,從江都大橋地區渡江。自己親率西路的第七團和幹部隊從淮南出發,在儀徵、東溝(六合城東南)間渡江。
12月下旬,江南下起了大雪,積雪盈尺,天寒地凍,河湖結冰,部隊行動不便,敵人也想不到粟裕會在這種時刻渡江。
12月26日,粟裕率部進至離江邊約十五公里的小營李宿營,準備於27日晚從沙窩子乘木船過江,在龍潭北的一個小碼頭登陸。
龍潭,西靠偽首都南京,東鄰偽江蘇省會鎮江,均有日偽重兵駐守,兩地之間的龍潭、下蜀、高資等各鐵路車站都是日偽據點,鐵路與江岸並行,中間地帶很狹窄,敵人做夢也想不到,粟裕吃了豹子膽居然敢在他眼皮底下偷渡長江。
地點、時間都出敵不意,最危險的地方恰恰成為最安全的地方。
粟裕又一次成功地運用了辯證法。
當晚,我軍偵察分隊先過江,悄然登上龍潭碼頭,把十幾個廠警之類的便衣武裝先穩住,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做好對他們的政治說服工作,接著大部隊也順利到達長江南岸。
過了江,粟裕就同接應他們的丹北、茅山地委、江(都)鎮(江)工委的領導和十六旅派來的聯絡參謀見了面,大家格外興奮,倍感親切。
江南人民突然見到軍容整肅、英姿颯爽的大批新四軍主力部隊出現在面前,不由得欣喜若狂,奔走相告。
1945年1月13日,中央軍委電令成立蘇浙軍區,統一指揮江南、浙東部隊,粟裕任司令員兼政委。華中局並委託粟裕以華中局代表的名義全面領導江南、浙東兩個地區的黨委工作,統一整編了蘇浙的部隊。
2月5日在溫塘召開了蘇浙軍區成立大會,全體官兵響應黨中央“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的偉大號召整裝待發。
部隊在做準備,作為司令員的粟裕也在周密籌劃。
他首先分析了戰前形勢。
蘇、浙是日偽統治中心所在腹心地區,沿海還是英美盟軍可能登陸的地域,敵頑都極想佔領這一地區。新四軍向蘇、浙敵後發展,實質上形成了敵頑我三種力量對這一地區的爭奪,這是錯綜複雜、尖銳微妙的三角鬥爭。
敵頑之間是既矛盾鬥爭,又默契反共,甚至公然勾結。他們都想制服對方,又都想借刀殺人,利用對方打擊和消滅新四軍。新四軍既要打擊日偽,又要警惕頑方的反共陰謀,特別要防止敵頑對新四軍的夾擊。在鬥爭中必須充分注意和掌握敵頑之間的矛盾。
這種三角鬥爭,又因當時國際反法西斯鬥爭勝利發展的影響而更加複雜:美國看到勝利在望,對華政策轉為扶蔣壓共的方針;日寇為了集中兵力準備太平洋決戰,正加緊實施對蔣誘壓,策動內戰方針;國民黨頑固派則企圖利用這種新形勢對新四軍加強壓力,並集中精銳部隊對新四軍進行圍攻,使這一地區的鬥爭塗上中、美、日國際鬥爭背景的色彩。
日偽雖佔領著南京、上海、蕪湖、杭州、寧波等重要城市和幾乎所有城鎮,貌似強大,但已走下坡路,兵力日蹙,主動作戰行動已經不多。
國民黨第三戰區,處於我軍向東南敵後發展方向的西側。長期以來,它執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在製造“皖南事變”後仍把主要矛頭對準新四軍,陳兵三十多萬,與日偽勾搭默契,和平共處,甚至提出“變匪區為淪陷區”,“寧可讓與日本,不可讓與匪軍”。在這大片國土上,魚肉人民,擁兵自重。在日寇向浙贛線進攻時,國民黨第三戰區的部隊雖在正面不斷後撤,卻在天目山留有重兵。很顯然,其目的是企圖同新四軍在東南進行爭奪。
粟裕斷定:新四軍挺進蘇、浙敵後,發展抗日力量,必將遇到國民黨第三戰區的全力阻攏,主要對手就是國民黨正規軍!
為了全力迅速向敵後進軍,新四軍應力求避免同頑軍糾纏和正面衝突。
可是,樹欲靜而鳳不止,想避免也避免不了的!
仗肯定要打!要在什麼地方打呢?粟裕又進一步思索。
杭州西北的天目山脈是浙西的脊樑,東北西南走向,綿亙百里以上,群峰疊巒,竹木茂盛,山勢險峻,東西天目山主峰均高達一千五百米左右,支脈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