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劍飛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崇光在港擁有自己的物業,不受租價上漲之累。但集團在日本國內大做地產,而地價樓價急挫,集團負債累累。崇光只能是獨善其身、好自為之了。
1990年,西武在太古城開設高階百貨店,營業額頗為可觀,95。“96年度達8億港元,但一直未能扭虧為盈。由於西武在日本國內地產業務受到重創,決定收縮香港業務。1996年6月,香港華資著名的精品專賣集團迪生,連收購及注資共斥1。8億迅元,收購了香港西武百貨8成股權。香港西武間接擁有深圳西武55%權益,已獲盈利。迪生收購香港西武后,仍繼續使用”西武“的商標權,以便香港西武在內地開設西武分店——西式是日本及亞洲著名的百貨商號。
在香港的日資百貨中,事件頻發的是昔日風頭最勁的八佰伴。
筆者在前文談到,“沙田突圍”是日資來港發展關鍵性的一役,更是八佰伴首戰香港的一役。沙田八佰伴大獲成功,於是就有後來的香港共9間分店的設立。
沙山新城市廣場是新地(新鴻基地產)的物業,八佰伴租下這幢大型商廈的中心鋪位,帶旺了新地的整幢商廈的出租業務,也成全了和田一夫的香港夢。1983年協議租賃時,正值香港信心危機地產低潮,租價出奇的低,和田一夫一簽就是10年。
1993年,10年租約即將屆滿,八佰伴與新地重新談判續約。新成的代表仍是執行董事陳啟銘,期間,和田一夫和新地董事局主席郭炳湘還親自出馬。新地堅持要大幅提高租金,於是,到1994年9月10年租期屆滿前,八佰伴不得不削減一半面積,關閉了一半店面。
直接原因是租金上漲,這同時說明,沙田八佰伴的盈利已相當差勁。如果單論八佰伴在港的所有百貨業務,已經沒有盈利。
沙田八佰伴關閉一半店面,是八佰伴集團在港由盛轉衰的明顯標誌。
1994年5月,八佰伴將集團總部的寫字樓和“萬有樓”賣盤。會展中心49—50層,是和田一夫於1990年從惠泰置業手中買下的,價錢2。2億港元。4年後出售,售價達5。6億港元,買主為印尼財團高鼎公司。但由於買家事後卻撻訂近1。69億港元,八佰伴將其沒收,於1995年再次出售,獲款3。5億港元。
在1994年之前,八佰伴將天水圍的嘉湖商場售予新北江集團,還出售了藍田匯景商場的部分樓層。
對於八佰伴幾年來頻密出售資產,市場議論紛紛,最具代表性的推測是:八佰伴要把發展重心放在中國內地,因為香港可供發展的空間有限,市場嚴重飽和。而很少有人認為,八佰伴的內部出現嚴重的問題。
1996年4月,八佰伴要向內地轉移的傳言得到非常明確的證實。我們還是先看4月25日《香港商報》的社論:八佰伴集團宣佈於6月下旬將總部由香港移至上海,主席和田一夫並將留駐上海坐鎮,該項決定在日資以及本港投資者中引起一定震動。八佰伴是頗具影響的跨國企業,和田一夫更被視為眼光獨到的成功人士。6年前在香港經濟被看淡的情況下,八佰伴將總部由日本遷來香港,短短几年迅速建立了市場地位,旗下5間公司一年多時間相繼上市。八佰伴在香港的業務雖然未變,集團總部卻破天荒地移去中國,自然引起投資者側目。
八佰伴總部由港遷滬的原因,和田一夫及集團公關公司均日作出今人信服的解釋。和田一夫坦言在可見的將來,香港經濟難以我望有大幅增長。他的看法未必是對香港前景抱有悲觀情緒,而是就香港的發展空間與中國內地作出的比較。
不可否認,香港去年以來經濟放緩,消費瘦弱,對百貨零售業形成較大沖擊,有的公司被迫裁員或結業,八佰伴的業績亦不如前並出現虧蝕。在暫時的經濟調整面前,經營者需要尋求對策,不過將總部遷移顯然不僅僅緣於這種短期因素,而是集團發展戰略作出的轉移。
如果說八佰伴於1994年在上海設立首間超市是進軍中國市場論證的開始,那麼,現在,八佰伴在中國的發展戰略已經完成了全部論證。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論證完成時間是在中國製定並透過了“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規劃之後。
中國的“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展示了既廣闊又縱深的投資發展環境。隨著經濟高速持續增長,中國消費市場的發展潛力相當大。目前中國個人儲蓄存款餘額已達3。32萬億,居民的購買力與日俱增,消費檔次越來越高,作為生產、配銷、零售一條龍的八佰伴以中國市場為發展重點,自然是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