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劍飛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個數目遠遠超過八佰伴。正是從這年起,中內功實施他的正式進軍東京的“長虹戰”。他以東京為中心,以相隔30—50公里半徑的大東京區為設店範圍,使大榮分店如彩虹一樣環繞東京市。他的第一號超級市場建在東京郊外的原町田,地上五層,地下一層,總建築面積360O坪(一坪約折3。3平方米),另設大型停車場。
中內功以他的實績獲得商業界的巨大聲譽。憑心而論,和田一夫遜於中內功。除韜略與手腕外,八佰伴在熱海這個小地方,也是不利因素。中內功無意跨國投資,而八佰伴在海外風生水起,和田一夫也由此獲得相當高的知名度,尤其在中國內地、香港、澳門、臺灣等地方。
60年代的殘酷競爭,使得合併成為時代潮流。
這種合併有別於前面提到的西友的擴張性的兼併行為。合併建立在各方自願的基礎上,以增強實力,抵禦大公司的入侵。如NICHll集團和UNY集團,都是地理上接近的縣市的地方中小商店,聯合起來成為集團公司,統一店名,共同對付打進集團公司勢力範圍的外來大公司。
這種聯合集團,最後成大氣候的數日井集團。1963年11月,大阪地區的鳩屋自選商場公司、岡本商店、大和小林商店、埃爾皮斯公司等4家商號合併成立“日井株式會社”。1969年合併的企業有6家,1972年有8家,次年又合併1家,1976年竟合併了10家,1986年又有8家加盟。合併後的企業,都有各自的權益,各分公司之間是橫向的關係。1993年日井集團在日本零售業中排第7位,如不是走合併的路子,他們中的許多商店,或許早已成為強敵的美餐。
佳思客集團又屬另一種合併路子。佳思客的前身是1926年在東京成立的岡田屋和服店,資本25萬日元,在當時是一筆雄厚的資本。1962年2月建立佳思客株式會社,是一間實力較強的百貨公司,同年開設超級市場。60年代的激烈競爭和企業兼併之風,使得佳思客在1970年也走上合併之路,與福塔基、岡田屋連鎖店、川村等合併。由於佳思客資產最大,品牌最響,合併後的集團仍叫“佳思客株式會社”。但被合併的原商號未由此喪失,仍可以分公司的名義出現,如“佳思客之福塔基”。到70年代末,與佳思客合併的企業有16家之多。佳思客集團的架構比較複雜,有垂直關係,有橫向關係。佳思客得益於合併,躋身日本五大超級市場集團。
在這種大氣候下,八佰伴該怎麼辦?
1964年,東京舉辦奧運會。為迎接奧運會的召開,日本掀起前所未有的投資熱。奧運會聖火熄滅,東京空置了大批物業,全國商品過剩。日本陷入經濟復甦後的第一次經濟低迷。
市景蕭條加劇了超級市場引發的商業界競爭,大部分商家的競爭手段似乎只有廉價再廉價。大公司資本雄厚,尚可堅持;中小公司捉襟見肘、窘態百出。
靜岡縣內,幾乎所有的中小商店都陷入困境。
八佰伴是熱海市最大的百貨超市公司,也是在本縣區乃至周邊地區著名的商號。和田一夫有一個設想:利用八佰伴的品牌優勢,在縣內及周邊市鎮,吸收願意加入八佰伴的同業,形成靜岡縣內最大的百貨超市企業集團。
有不少商店願意加入該集團而成為其地區分號,問題是怎麼個弄法?
那麼八佰伴僅僅靠付出“品牌”,就能把這些掉進財政泥淖的中小商店歸於八佰伴的旗幟下嗎?就能不付分文合併其他企業,做上企業集團的盟主嗎?
和田一夫開初認為可行,為了抵禦東京、大阪的大公司侵佔本地的市場,這些中小商號將會團結起來,並且是團結在發起人八佰伴社長和田一夫的周圍,與外來的大公司較量個你死我活。
在實施過程中,和田一夫才發現困難重重。這些中小商家並不買八佰伴的帳,他們甚至不承認八佰伴是優質品牌,僅是在地方上知名而已。這些商家各有各的顧客群,各有各的影響範圍,他們現在最缺的不是引進品牌,而是財政困難。他們表示,要加入以八佰伴為首的企業集團可以,集團能解決我們目前的財政困難嗎?
八佰伴自己也困難重重,哪有剩餘的資金注入其他的商店?現實是這麼殘酷:沒有雄厚的財力,休想在同業中做盟主!
和田一夫在好幾次公開場合表示,他本人無意在集團公司任職,集團也可以不以八佰伴為核心。集團的各成員公司都是平行關係,不存在誰吃掉誰,誰管轄誰。任憑和田一夫怎麼說,總是有人提出反對的充分理由。反對最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