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且劇烈。典型成為里程碑,廣泛簡單的事物愈趨複雜,混沌變得優雅,而眾人確知為真的事實,也變成某些人曾以為的自以為是。
這點頗令人不安。無論我們多喜愛絢麗的無常、迷人的閃爍霓虹,仍渴望不變的事物。我們珍惜恆常的老故事:阿瑟王永遠沉夢於亞法隆(Avalon);比爾博(Bilbo)①可以到「那裡再回來」,而「那裡」永遠是珍愛、熟悉的夏爾;唐吉訶德出發前往刺殺風車……人們因此轉向奇幻領域,以尋得穩定古老的事實,不變的單純。
『注:比爾博為托爾金所著「魔戒」(Lord of the Ring)小說中的人物。』
然後資本主義工廠開工。有供給,有需求。奇幻成為一項商品、一種產業。
商品化的奇幻毫無風險:沒有創造,只有模仿與瑣碎。剝削古老故事的智慧與複雜的道德寓意,將行為化為暴力、演員化為玩偶,也將事實陳述化為煽情的陳腔濫調。英雄像電動收割機,機械化地揮舞刀劍、雷射光、魔杖,賺進大筆利潤。令人深沉不安的道德選擇經過篩選裝飾,也變得可愛、安全。偉大說書人以熱情激發的靈感遭複製後卻變得刻板,降格為色彩俗麗的塑膠玩具,予人廣告、販賣、損壞、丟棄,可替代,也可任意置換。
將奇幻商品化,所倚賴與所剝削的正是讀者(成人小孩皆然)無上的想象力。想象力能讓這些死物起死回生,暫時擁有某種型別的生命。
想象力如生物,都活在現時,而且與真實的變化共存、從中成長。一如我們所為與所有,想象力也可能經由妥協而遭貶抑,但它耐得過商業及教條的剝削。土地比帝國長存,征服者也許能將森林及草原化為沙漠,但雨終究會落下,河川會流向大海。曾經搖晃、變動、虛幻的遙遠國度,正如我們多彩地圖上的國家一般,同是人類歷史與思想的部分,有些甚至更恆久。
長期以來,我們同時居住在真實與想象的國度,但在兩處的生活方式皆已不同於父母或祖先。魔力隨著年歲不斷變化。
我們如今識得十幾位阿瑟王,每位都是真實的。在比爾博有生之年,夏爾橫遭變動。唐吉訶德去了阿根廷,在那裡遇到波赫士(Luis Borges)。Plus cést la même chose,plus ?a change.——愈是相同的事物,愈將改變。
我很欣悅地回到地海,發現它還在那兒,全然熟悉,卻又有所改變,而且不斷變化。我以為會發生的事並未發生,人們不是我原以為的模樣,而我在自認熟稔的島嶼間迷途。
所以這些故事是我的探險與發現。謹將地海的故事獻給喜歡(或覺得可能喜歡),以及願意接受下述假設的讀者:
萬物恆變;
作者及巫師不全然可靠;
龍無可解釋。
尋查師
一、黑暗年代
約莫六百年前,《黑暗之書》撰於英拉德島的貝里拉,第一頁寫道:
索利亞島沉回海底,葉芙阮與莫瑞德雙雙殞逝,之後,智者諮議團暫為其子瑟利耳攝政,直至他親自繼承王位。他的王祚雖然光輝,卻很短暫。繼他之後,共有七位英拉德之王,王土亦漸擴張。爾後,龍群前來西方諸島劫掠,巫師群集禦敵,但徒勞。阿肯巴王將宮廷自英拉德島的貝里拉遷往黑弗諾城,隨後派遣船艦抵禦來自卡耳格大陸的入侵者,將之趕回東方,突襲艦隊則繼續遠航,直至內極海。十四位黑弗諾王中,末代君王馬哈仁安與龍族及卡耳格均締結和平約定,然代價甚昂。符文之環破碎,厄瑞亞拜與巨龍雙雙身亡,勇者馬哈仁安因叛變而喪命,群島王國彷彿諸事不順。
馬哈仁安身故後,爭奪王位者眾,但無人能安坐於上,王儲相爭,分化朝臣忠誠。人民福祉蕩然無存,正義不彰,只餘富人當權。貴族、商人、海盜,凡有能力僱用士兵與巫師者,皆佔地自封領主,土地、城市均成私產。領地百姓皆為藩王奴隸,受僱藩王者更淪為真正奴隸,唯賴主人庇佑,得免遭敵對藩王侵佔土地、海盜劫掠港口、飢貧交迫的法外流民聚眾攻擊搶劫。
《黑暗之書》完成於其所描述的年代後期,集結許多矛盾的歷史紀錄、殘缺不全的人物列傳,及敘述不清的傳說,但仍是黑暗年代倖存紀錄中最好的一本。藩王寧要諂詞而非史實,因此焚燬許多書簡,以免貧困無權者從中明白權力本質。
然而,藩王得到一本巫師的智典時,通常謹慎收藏,以防其為害,或將書交由聘僱巫師,任憑處置。巫師或其學徒可能會在書中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