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掛在那裡看著不舒服。他說他好想再找人給中心寫一下,好了卻自己的心願。
出家人為什麼把家族脈系看得這麼重?
出家人上報四重恩,不能忘本。我們的身體裡流淌著祖宗血脈,他們給了我肉身,才使我得以尋覓到今生之法身……
4、釋聖智:他就回答三個問題,…
釋聖智俗名及生年不肯相告
採訪時間:2001年10月20日上午
採訪地點:嵩山少林寺客堂
聖智法師在寺院中的職務是知客,是寺院接待外來賓客方面的主要負責人。
見到他時已經接近中午了,他在客堂端坐,微閉二目,似乎有一種天生的威儀,讓人油然生出肅穆的感覺來,我們湊上去,遞給他名片,表明來意。
他端詳著名片,半晌不語,後來淡淡地說,聊什麼?出家人有什麼好聊的,我們又不是什麼明星,讓你們這些記者追著。
他的聲音不大,但是所言置地有聲,竟讓我們頗有些尷尬。我們連忙解釋說,我們也不是什麼娛記,不喜歡追星,只是想讓多瞭解少林僧人的生活,才不遠千里趕來。
法師點點頭。不語。
客堂香爐散發出濃濃的香氣,和這樣一個與世無爭的僧人坐在一起,我們只好放棄來時的初衷,靜靜地坐著,看著客堂中人來人往。
大約一柱香的時間,他微微睜開眼睛,說,你們這麼久還不走,我就回答3個問題吧。
我們見到的僧人以永字輩的、延字輩居多,要不就是更小的恆字輩的,聖字究竟是個什麼淵源呢?
我這聖字輩是和方丈平輩的,我們屬於佛家的堂兄弟。然後,他就給我們講起了有關宗派的事情——禪宗佛門,自公元527年達摩祖師首創後,二傳於慧可,三傳於僧璨,四傳於道信,五傳於弘忍,六傳於慧能祖師。六祖慧能的弟子有43人,著名於後世的有青原行思、南嶽懷讓、荷澤神會等。神會雖得衣缽、法器,於唐開元12年(公元724年)正月十五日,在滑臺發動了南頓北漸大論戰,弘揚了南宗頓法(即頓悟之法)宗旨,但他的法脈到唐代末就中斷了,只剩下青原行思、南嶽懷讓兩門法嗣,後又分成為五宗七派。曹洞、臨濟兩宗在其中。聖字輩屬於臨濟宗的輩份,而永、延、恆都屬於曹洞宗。您能告訴我您的過去嗎?
過去的事情提它幹什麼呢?知道了我原來叫什麼又有什麼用呢?知道我以前結沒結過婚又有什麼用呢?一切當年是過去了,就讓他沉睡吧。有些俗世中人愛問我一個問題,你這出家人夠奇怪的,居然放棄紅塵之美。我說,我是修行的人,修行的人也在滾滾紅塵中,只是我們想的問題不同,做的事業有別。有一種說法,人出生以後,就是來接受各種苦難的,很多對佛教的理解是這樣的,您覺得呢?
這是懦夫之言!他睜開了眼睛,說,好多人在信仰宗教的時候抱著一種心態,是“伏罪”心,認為自己前生做錯或是今生做錯了事情,希望得到佛祖或是其他神明的諒解,來減輕罪責,來使自己成為一個改過自新的人,這種人不是純粹的信仰者。另一種是普渡眾生的人,為解救或幫助別人而生存,“笑對人生”。遇到了困難的事,從不望而卻步,而是笑著面對,這也就是佛家所說的隨緣。就像你到了峨眉山,是要嚐嚐三江水泡的竹葉青,要不,豈不是白去了?
你既然認為自己也在紅塵中,為什麼不能和我們這些紅塵中人愉快地交談?
他沒有回答,恢復了起初的神態。似乎不願意多看我們這兩個俗人一眼。
旁邊的小沙彌走過來,說,施主,請回吧,法師已經回答了您3個問題。現在馬上要開飯了。
這是逐客令。
我們只得起身告退,臨出門時,我們很客氣地向他道別,並說,法師,我們今天談的就當是一種前奏吧,希望有機會去您的禪房繼續談。
他雙手合十送我們,然後淡淡地說,什麼是前奏?什麼是尾聲?何為始?何為終?我們剛才其實已經進行了很不錯的精神交流:您希望得到我的故事,我沒能告訴您,但是我把我領悟出的東西告訴您了,這還不夠嗎?
剩下的是我們無語。
那次見面之後,我們不甘心,便想再找他一次,可是,總也碰不到他。後來有別的僧人介紹說,聖智師就是這樣一個人,淡淡的,只怕再找到也還是不會說什麼。有人講到他在少林寺的位置:方丈的得力助手,目前全權負責少林寺慈善基金會的事宜。他曾經閉關修練過多年,也曾經去有名的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