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有不敗的道理。
手舉標語牌,高喊“為了我們女性……”在這些努力奮爭的女性身旁,卻也有一些女性冷眼相向,嗤之為“真傻”。這種來自女性的冷笑比來自男性的冷笑更加冷漠,更令人心寒,而且冷眼相向的女性佔了大多數。
如此一來,女權運動的推行者自然不可能輕易取得勝利。
根據某報紙的報道,參加或贊同女權運動的女人們(她們極其討厭“女性”這個詞中帶有的“性”字,故這裡不稱呼其為“女性”)的年齡構成如下:二十歲剛出頭的女學生、企業職員佔壓倒性多數,其次是四十歲前後的家庭婦女。
表面看這似乎很正常,但是,這恰恰反映出女權運動的先天性缺陷,因為出現了年齡斷層,所以女權運動的訴求並不能代表所有女性。
高中生以下以及高齡婦女不在其列是很自然的,然而三十歲上下,也就是二十多歲至三十多歲的女人,本來處於一個女人精力最旺盛的年齡段,她們是女人中與男人最接近、從各種意義上講都與男人關係最密切的群體,缺少了這部分女性的參與,所謂的女權運動豈不是顯得很可笑?
如今說起女權運動,人們很容易理解為是要從根本上改革兩性之間的關係,但是千萬不要忘記,這個運動的發端卻是女性對日常生活中一些瑣事的不滿。
這種不滿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不滿者認為,男女在勞動報酬方面不平等;強加於女性頭上的是她們只能從事端茶倒水、單調工作的偏見;不從個人能力出發的評價體系;身居管理層的男性沒有將女性當成職場的一分子,僅僅視作職場點綴、花瓶的陳舊觀念等等。
這些不滿多為二三十歲的職業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