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人云亦云,算得什麼?諸葛亮智謀雖強,但他實在不通兵法。治國雖是能手,平天下卻不免露拙。”
長孫無垢瞪大眼睛,道:“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終於平定戎狄;他又多次聯兵東吳擊退曹操,用兵之神妙,有目共睹,何以你竟說他不懂兵法呢?”
李世民道:“若說他真的完全不懂兵法,那當然未免刻薄。但他似乎只懂用正兵,不會用奇兵。他每次要攻打曹魏,總是宣揚得天下皆知,以堂堂之師正面與曹軍對陣,以致曹軍總能全力以赴的抵抗。其實以蜀弱曹強之勢,用奇更能揚蜀軍之長。但他偏生要宣示劉蜀乃漢室正統,講究出師有名,才致六次北伐都無功而還。若他只是一介將領,當然只須關心打勝眼前這一戰;但他作為統帥,卻不應只斤斤計較於某一仗是勝是負,更重要的還是統觀全域性。諸葛亮有大將之才,卻無主帥之能。他不能在死前削平曹魏、孫吳,實是犯了兩個大錯:其一,他不應死守漢室名份。當時漢室早已名存實亡,天下也不感懷劉氏子孫是否仍是皇帝。他拘泥於漢室正統,種種陰謀詭計就不便行之。可是所謂‘兵不厭詐’,一味正人君子,只會落得‘君子可欺之以方’的下場,吃了暗虧也不能聲張。其二,他既不明大勢所趨,對劉備後人的懦弱無能又是一片愚忠,不肯取而代之,雖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終究還是既保不住劉氏子孫,西蜀這許多軍民土地也拱手讓與曹魏,他這一片忠心又於事何補?”
長孫無垢只聽得一顆心咚咚亂跳,想:“老天爺,這是多麼大逆不道的話!我還是快快轉過話題,別再談這個了。”於是強笑道:“你說諸葛亮不懂用奇,只懂用正,但蜀將之中人才不少,難道沒有人不懂這個嗎?”
李世民道:“那倒也難說。雖然奇正之辯,兵法之中自古以來就已有的;但漢人兵法一向以用正為主,極少用奇。突厥等蠻族反倒善用奇兵。突厥軍中騎兵為主,不同於漢軍步兵為多。奇兵的妙處在於其神出鬼沒,教敵人摸不準行藏。要辦到這一點,步兵往往難以勝任,在輕騎來說卻是輕易而舉的事。突厥之擅用奇兵,大約正是揚其長而避其短吧!”
長孫無垢道:“聽你這麼說,你一定對於奇兵之道頗有心得,這些莫非是來自突厥?”說到這裡,忽地想到燕兒常在軍中隨侍他左右,心中不免酸溜溜的。
李世民道:“也可以這樣說吧。當初父皇奉命鎮守太原,常常與突厥交戰。他察覺突厥擅長騎兵,隋軍不熟習其戰法,往往才一接戰就驚慌失措,不戰而敗。他決意以突厥之法來建一支騎兵,行軍、作戰乃至起居飲食都與突厥兵無異。後來這支騎兵果然大派用場。跟突厥作戰時,突厥軍遠遠見到這支軍隊,竟會誤以為是他們自己人,弄得他們昏頭轉向、手足無措。當時我也跟在軍中受訓,學到了不少突厥打仗的法子。恨只恨我軍馬匹奇缺,我總無法隨心所欲的用騎兵。但如今我軍掃滅西秦,得了隴西不少戰馬和精於騎兵戰陣計程車卒,當可依當年父皇的法子來訓練騎兵。日後與突厥開戰時,便不至於手忙腳亂、無所適從了。”
長孫無垢一驚:“與突厥開戰?”
“正是!”李世民不覺捏緊了拳頭,“突厥自恃勢強,一直欺我太甚!我軍羸弱,難以與之爭鋒,這才忍氣吞聲至今。他日終要蕩平漠北,揚眉吐氣!”
“原來你早有‘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之志,我還道你……”說到這裡,攸忽頓住。原來她幾乎脫口說出:“我還道你有了燕兒,已不怨恨突厥了。”
李世民介面道:“你還道我主張父皇向突厥稱臣是畏懼他們嗎?才不是呢!突厥雖強,其實跟西秦亦無兩樣。他們貌似強盛,但頡利和突利兩不親睦,勾心鬥角,無時或停。頡利野心勃勃、胸懷大志,但他脾氣暴躁,又疑心極重,不能容人。聽說近來始畢可汗一死,他就逼走了突利。若真的給他穩穩獨佔突厥,這倒有些麻煩。嗯,對了,突厥中有大小可汗之分,我們不妨出面為他們調解,教頡利當大可汗,突利當小可汗,讓他們繼續勾心鬥角下去,內部四分五裂,我們就有可乘之機了!”
長孫無垢嘆道:“當年我爹精於突厥事務,他在這方面有很多真知灼見,若他如今還在,能與你談談說說的,可有多好!總勝過我對這些一竅不通,可沒法跟你談了。”想到父親,禁不住心中一酸。
李世民也語有憾焉的道:“正是!我一向多聽說你父親的事蹟,很是敬佩。他箭法獨步天下,連突厥人都懼怕的。只恨我連見他一面之緣也沒有!”
長孫無垢道:“我和哥哥自小都文文靜靜的,喜歡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