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2/4頁)
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永清失守蘭封打亂了他的全盤計劃,四天的時間,已經足夠敵人的援軍向豫東推進了。地圖上畫出日軍的行進箭頭,已對豫東的國軍呈內外夾擊之勢,何去何從?《*史事日誌》以短短的一句話,交代了此戰的結局:“6月1日,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令豫東各軍向平漢線撤退。”
蘭封之戰,功虧一匱,一隻幾乎煮熟的肥鴨,只好讓它飛了。十五萬國軍精銳沒能圍殲才兩萬餘人的土肥原師團,薛嶽試手補天不成,飲恨豫東。
戰後,74軍經陳留撤往沁陽。
然而,一切還遠沒有結束,梅雨季節長江地區沉沉的陰霾之下,一場更加驚心動魄的大會戰的驚雷,已經轟然炸響。
第四節張古山血染紅(1)
一
8月的武漢,素有火爐之稱。1938年的這個盛夏,身在武漢的蔣介石真的是坐在火爐之上了。
徐州會戰和豫東會戰方落下帷幕,日軍兵鋒即直指華中,位於華中腹地的武漢,成了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半年多之前,國民政府退出南京西遷重慶,政府各部門沿長江而下到達武漢之後,在這塊尚未被戰火延燃的土地上暫時安營紮寨,武漢成了當時實際的戰時之都。蔣介石明白,武漢人稱“九州通衢”,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是一個戰略重鎮,加之政府的首腦機關雲集在此,日寇遲早會使出惡虎掏心戰略,針對武漢下手。吃一塹,長一智,經過混亂的上海、南京大撤退,蔣介石吸取了血的教訓,軍事委員會也從最初沉重打擊的暈頭轉向中回過神過來,逐漸穩住了陣腳。早在徐州會戰之時,國民政府就在為保衛大武漢作戰略準備。武漢當然也非久留之地,將寶貴的精血過早拼光耗盡已經證明非明智之舉,所以戰略上的設想是爭取堅持數個月,以空間換時間,一方面消耗、挫遏敵人的攻勢,一方面爭取時間完成工廠、物資、機關的繼續內遷。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長期持久抗戰的戰略思想已漸成共識。
國民黨軍委會將作戰的重點佈置在武漢的外圍地區,指導思想是“應戰於武漢之遠方,守武漢而不戰於武漢”。因此,日軍要直擊武漢,先得奪取周邊地區中國軍隊層層防守的要塞。徐州會戰結束之後,日軍向安徽、江西等地持續展開進攻,以取得進攻武漢的戰略出發點。
中國軍隊則幾無還手之力,除了防禦還是防禦,雖然在節節抵抗中也給予敵人的進攻力量以大量殺傷,迫使日軍不時停下來休整,從而遲滯了日軍的勢頭,但是,蔣介石所期待的捷報卻幾乎一個也沒有。案頭上堆積如山的戰報,一份接一份全是令人沮喪的訊息:
安慶失守。
馬當失守。
九江失守。
瑞昌失守。
……
日軍的鐵蹄和隆隆的戰車越逼越近,蔣介石被火爐烤得再也坐不住了。就像一個垂危的病人,一個臺兒莊勝利的強心劑,尚不足以讓病入膏肓之軀能見多大的起色,這個時候,他太需要再打一場勝仗來殺一殺日寇的猖獗氣焰,激勵一下籠罩在一片敗戰愁雲之下的軍心和民氣。
9月下旬,第九戰區的贛北戰場,終於亮起了一道希望的曙光。
在瑞昌和九江的南面,有個地方叫德安,如果把這三個地方用直線連線起來,基本是一個呈倒懸狀的等腰三角形。德安東接星子,西臨武寧,南鄰永修,地勢為低山丘陵,北部、東部和西南三面環山,南部為低山地形,中部是大片丘陵。由九江通南昌的南潯線,中段即穿越德安境內,馬回嶺等幾個著名的戰略要地,均在這一段南潯線上。
日軍侵佔九江、瑞昌後,德安在當時的重要戰略地位凸顯了出來,一旦拿下德安,日軍可南下直搗南昌並續威脅長沙,截斷粵漢路,對武漢形成大包圍。德安失陷,不但會影響南昌、長沙、武漢,而且還會威脅整個粵漢以東的中國軍隊。因此,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派出華中派遣軍一部
俊六。南下,企圖經南潯線直取南昌。
畑俊六派出的主將是岡村寧次。懂得一點中國現代史的人,對這個名字不會陌生。岡村剛在這年的7月就任第11軍司令官,在日本軍隊中,他不僅是一員著名的戰將,還是一箇中國通,一口流利的中國話,常年從事與對華有關的軍事諜報工作,從參謀到主官的完整歷練,以及早年與中國軍界的淵源,都使得岡村在侵華日軍的諸將中顯得鶴立雞群,這也是他日後升任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的雄厚資本。
新官上任三把火。岡村一到第11軍就任,自是要努力做出些戰績來以示與前任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