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3/4頁)
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剛被軍事委員會選定為攻擊軍。
1941年初,軍事委員會決定在全國範圍選出四個軍級部隊,作為各戰區的直屬預備隊,由軍委會直接調配,不擔任固定守備任務,即所謂的攻擊軍,參選的部隊必須戰功卓著,一旦獲選,在人員、編制和裝備等各方面都將獲得明顯的提升和優待。攻擊軍的特點是軍司令部的編制比普通軍大,龐大的特種兵直屬部隊人數超過一個師,下屬炮兵、工兵、輜重兵各一個團,半機械化搜尋營、高炮營、戰防炮營、通訊營、特務(警衛)營等都作了擴編,火力配備堪稱全軍之最,還有專屬的師管區解決徵兵的問題。這樣的美事,凡是戰績拿得出手的部隊都躍躍欲試,意欲角逐這有限的四個名額。
攻擊軍名額的分配,長江以北和以南的部隊各有兩個,其中北方的第1軍和第2軍早就確定,長江以南的第5軍是最早的國民黨軍機械化部隊,當選攻擊軍屬不二之選。剩下的最後一個名額,競爭激烈,軍令部最後上報四個軍候選,其中第74軍和第18軍條件不相上下,最有希望勝選。在軍委會執掌實權的陳誠原囑意於第18軍,這是有“土木系”之稱的陳誠系統的精銳部隊,也是後來在解放戰爭中與整編第74師齊名的國軍“五大主力”之一,而74軍一般認為帶有何應欽色彩,所以起先最後一個攻擊軍花落誰家一直未定,後來難題還是交由蔣介石來拍板,蔣介石反覆考慮了這兩個軍在抗戰中的戰績,最後將他的一票投給了74軍。
能獲選為攻擊軍,不僅今後在各個方面可以得到軍委會寵兒般的優先照顧,更是對一支部隊過去的出眾戰績及官兵整體素質和能力的最高褒獎與肯定,也標誌著部隊在最高統帥部眼裡的分量,可以說,攻擊軍實際上就是欽定的“王牌軍”。喜訊傳來,74軍全軍上下一片歡騰,士氣空前高漲。
張靈甫一到58師上任,就一頭扎進攻擊軍的換裝整訓工作。第一期的整訓主要是校點人員裝備,作換裝武器的效能講解、使用培訓等教育。1941年3月15日,第一期整訓暫時告一段落,全軍各部正在雄赳赳地舉行整訓校閱,軍部參謀匆匆把一封電報遞到軍長王耀武的手中。
第六節飛虎旗飄揚在上高(3)
集團軍總部發來急電,日軍於當日開始向我方陣地發起進攻,羅卓英電令第74軍,“除以第51師保持機動準備策應各方面之作戰外,其餘兩師應準備適時佔領第三線陣地。”
敵人的進攻依舊是老套路,兵分三路,齊頭並進。櫻井省三的第33師團居北,池田直三的第20混成旅團居南,大賀茂的第34師團居中,分別從安義和南昌向上高進發。上高的東北方向,奉新居北,高安在南,日軍欲對上高形成鉗形攻勢,必先攻取這兩地,進而合擊上高。而羅卓英的第一、二線陣地,就佈置在奉新、高安一帶。
1941年3月15日,擔任一、二線兵團遲滯敵軍任務的第70軍在奉新、高安先後遭到南北兩路日軍的猛烈進攻,上高會戰正式打響。
二
74軍當時軍部駐在官橋街,51師剛移駐劉公廟附近,57師在泗溪,58師在棠浦。一接到羅卓英的命令,王耀武立即著令57師和58師就地集結,佔領在石頭街、泗溪、官橋和棠浦一線的既設陣地,51師主力在太和圩待命機動。張靈甫因傷在後方歇息了一年有餘,他是習慣了常年在前線征戰的真正軍人,不能上戰場簡直像失業一樣難受,如今一回來就碰上了大戰,他精神抖擻。58師師長廖齡奇當時去湖南嶽麓山參加軍官訓練團學習,不在任上,於是新到乍來的副師長張靈甫就代理起師長職務,指揮全師行動。3月16日,張靈甫接到軍部命令,著手佈置上高縣城自東北橋頭到官橋和棠浦之間的陣地線。
58師的戰鬥部隊,包括第172團、173團、174團和補充團共四個團,外加師直屬部隊的迫炮營、工兵營、輜重營和通訊連。張靈甫迅速對各部做出了戰鬥部署,他以第172團和173團在官橋和棠浦呈南北向展開,構成約十公里長的主陣地,準備迎擊日軍的正面來犯。主陣地的右翼接第57師防地,暫時毋需多慮,左翼的防線則是一大空當,如果要在這一段作與主陣地同樣的重兵佈防,那張靈甫就連一個預備隊都剩不下。將有限的兵力過多陷在固定陣地上,只會把自己置於僵硬被動的不利境地,張靈甫不考慮這種守株待兔式的機械防禦,他要儘可能多的控制機動兵力供他隨時靈活運動,把主動權抓在自己手中。可是,寬廣的側翼也不能毫不設防,於是他作了一個以小搏大的佈置,張靈甫命令174團派出一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