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2/4頁)
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前向守軍大量施放毒氣。日軍戰後曾將大批的化學武器遺棄在上高戰場,1992年,就在泗溪官橋街,擴建圩集的民工不慎挖到地下鏽跡斑斑的毒氣彈,造成無辜群眾一千三百多人中毒。掩埋半個多世紀後挖出的毒氣彈還有二百餘枚,足見當時日軍使用毒氣的數量之多。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六節飛虎旗飄揚在上高(5)
20日拂曉,一股刺鼻的異味在陣地上蔓延開來,黑暗中眼睛察覺不到毒霧,越來越濃的異味,使人痛咳難忍,涕泗交加,58師172團的官兵陸續出現中毒症狀。日軍則一反常態,趁著守軍被大批燻暈之機,天還未亮就出動主力向官橋、泗溪猛攻,第20混成旅一部也從南面趕來會合,大賀茂的兵力更加雄厚。天亮之後,三十餘架日機飛臨,對著守軍頻繁掃射轟炸,172團激戰竟日,在敵人飛機大炮加毒氣的輪番攻擊下,敵人從官橋、泗溪的57師和58師結合部之間向我方陣地突入,58師位於塘坎的陣地出現動搖,戰況危急。
所幸張靈甫留了一手,他事先已經將補充團置於陣地的後方高地,面對蜂擁而來的日軍,張靈甫兵來將擋,他鎮定地按既定佈置將補充團頂上一線。補充團在團長何瀾的帶領下,向撲來的敵人發起迎頭反擊,高地上的迫擊炮和重機槍也以猛烈的立體火網,將日軍的後繼衝鋒波次大力遮斷,成功遏制住敵人的進攻勢頭。58師的陣地當晚稍向後移動之後,穩住了陣腳。
21日,王耀武接到薛嶽和羅卓英發來的聯合電令,命錦江北岸採取守勢,以確保上高為主。王耀武隨即調整部署,命令張靈甫向後收縮,退守上高西北的白茅山、樟樹下、何舍一線,與守聶家山、雲頭山、源山廟的57師在上高城附近構成新的陣地,與敵三個聯隊繼續激戰。
日軍的大部隊尾隨而至,在飛機掩護下,沿著崎嶇的山道向上高的門戶下坡橋急進。據我方情報人員密報,在日軍路經的某處觀察,列成縱隊的日軍綿延不絕,足足七個小時一直過個不停,足見日軍的兵力雄厚。
22日,更激烈的惡戰在上高城東展開,敵人向57師和58師發起全線進攻。張靈甫和餘程萬將各自的師指揮所設在鏡山一側的山腰,率部與日軍在城郊死戰不退,誓死堅守上高核心陣地。據戰後的報道,我方傷員十之六七為刀刺傷,可見當時近戰搏殺的激烈程度。王耀武也在錦江南岸的軍指揮部裡徹夜不眠,指揮部隊背水一戰,並且拒絕渡江撤退。
離上高十餘公里的畢家莊,也成了兵的世界,只是聚集在這裡的都是日本兵。23日,大賀茂到達畢家莊,指揮日軍主力向石拱橋、下陂橋、白茅山再次猛撲,57師鎮守的下陂橋一帶戰況尤為激烈,陣地前佈滿了一批又一批的日軍屍體。僅此一天,敵我雙方的傷亡數字就高達四千餘人。
74軍在上高核心陣地與敵抵死廝殺的慘烈情景,當年在附近山頭坐觀戰況的目擊者有這樣的描述:
“敵軍早已開始拂曉攻擊,天稍明亮,敵出動飛機,從最初的二三十架到最多時的七八十架,猶如蝗蟲一般,遮天蔽日地連續飛臨上空,圍繞上高城周圍,反覆盤旋偵察,旋即向城池和設防陣地及其外圍輪番俯衝投彈,狂轟濫炸,各種火炮集中猛烈轟擊,坦克開路,掩護步兵衝鋒猛撲。眼看上高濃煙滾滾,一片火海,從飛機、炮群傾瀉下來的鋼鐵,炸得地動山搖,震耳欲聾。敵軍使用這麼多的飛機和如此強大的炮火,這是我參戰以來所僅見的。”
一位名叫鄒繼衍的參戰軍官在他的《上高戰役親歷記》中描寫了他所親眼目睹的戰鬥情景。鄒繼衍當時是第70軍107師320團第1營的少校營長,他的部隊來到離上高約五公里遠的一個山頭待命,鄒營長與他的團長等軍官登高極目,74軍的57師和58師與日軍的徹夜激戰盡收眼底。他繼續寫到:
“最令人驚服的是:當敵機、火炮猛轟時,我方陣地靜悄悄地毫無反應,好像守軍已經被消滅,或全部撤走。可是一待敵步兵衝鋒達到有效界,設定在戰壕、山洞中各種隱蔽巧妙的火力點內,輕重武器噴射出來的彈雨,就像冷水一般灑向敵群;配備在後方遠射程、大口徑火炮,也緊隨著發出雷鳴怒吼,進行地毯式的迅猛疾射。在我嚴密火網與步炮協同反擊下,打得敵軍暈頭轉向,丟下一批屍體和被毀坦克,倉皇潰退。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反覆拉鋸戰,使得兇頑的日軍,在這銅牆鐵壁的堅城面前碰得頭破血流。眼看上高近在咫尺,就是可望而不可及,未能靠攏一步。這場持續近十二小時的惡戰,實在算得上攻防戰中演出的威武雄壯的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