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4頁)
老山文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九五九年六月底,毛澤東登上了廬山。這座高達四千九百英尺的秀麗山峰,巍然屹立在揚子江畔,西面是中國的工業重鎮武漢,是中國有名的“三大火爐”之一。當江城武漢熱氣逝人時,廬山卻是花團錦簇,涼風習習。這裡曾是傳教士的避暑勝地,也是毛喜歡的一個去處。
毛剛去過長沙附近的韶山,那是他度過童年的地方。韶山之行深深地打動了他。自他一九二七年告別韶山投身革命以來,韶山已有許多人獻出了生命。正象毛在詩中所寫的那樣:“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此刻,毛正坐在平臺的藤椅上,遠處長江隱約可見。他在等候上山的同志們。和以往一樣,毛義揮毫賦詩,筆力雄健,一揮而就。題為《登廬山》:
“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毛的同志們會聚在山上,六月的廬山到處花香襲人,而毛寫下的詩句卻發人深思。
廬山距離井岡山不過二百英里。一九二七年,毛率領衣衫襤褸的“赤匪”登上井岡山時,山下正在懸賞追捕他。他那時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人,但信仰卻象一團烈火,在他胸中燃燒。
對事業的信念使他上了井岡山,又使他在長征中越過了萬水千山。當他的卓越的戰友們聚集陝北時,當他的一方面軍、賀龍和肖克的二方面軍、第十五軍團,以至張國燾的四方面軍的殘部會師陝北時,這—信念已經象鋼鐵一樣堅韌。革命已有了自己堅不可摧的隊伍。長征付出了驚人的代價,犧牲的同志不計其數。儘管前面的征途上還有許多艱險。但是,長征的收穫肯定遠遠超過了討出的代價。
長征中存下來的領導幹部和指揮員,其中大多數在日後的戰火中也安然無恙,留在贛南的隊伍損失最大,儘管如此,也還有不少倖存者。
與蔣介石的鬥爭是激烈的,自己內部也有過激烈的鬥爭。它在等候向志們上山出席政治局會議及隨後召開的中央全會時。他的腦子裡不會不想到這一系列的鬥爭。
長征中,沒有任何革命領導人投敵。長征的每一步都使他們變得變為堅強,最後毛取得了—致公認的領袖地位。長征是在懷疑、猜忌、陰謀與恐懼的氣氛中開始的,當時毛不在領導圈內,而長征結束時,大家都有了堅強的信心,毛也隨之成了領袖人物,他用事實和手腕爭取了不少反對過他的人。唯獨張國燾在一九二八年不辭而別,投奔了蔣介石,而後又流亡香港和加拿大。博古在延安接管了《解放日報》,要不是一九四六年死於飛機失事,他會在後來的革命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洛甫和王稼祥已成了毛的堅定的支持者。十分精明的周恩來曾經是毛的對手,此時已成為他的一位出色的參謀長。
毛坐在藤椅上,遙望藍天,思緒萬千:有誰會選中陝北作為革命根據地呢? 這裡既荒涼又偏僻,到處是黃土高原,褐色的十地,光禿禿的,沒有樹,沒有草,沒有水,無情的風沙打在人們的臉上,象彈片一樣厲害。陝北人煙稀少,農民貧窮而又目不識丁,疾病流行。去古都西安要穿過沙漠,步行一個星期。多少年來,陝北的群山一直是盜匪的巢穴,是一片被不法之徒、封建親教和秘密幫會左右著的土地。
然而,毛十分清楚,事實也證明,那裡的環境對革命十分有利,一九二六年十二月西安事變之後,更是如此。西安事變導致了國共停戰,和抗日統一戰線的建立。有了延安,毛才有可能考慮問題、進行寫作和研究中國的未來。在延安。毛把自己的隊伍緞煉成為一支革命的精銳部隊,贏得了中國。在這裡,長征精神發展成為延安精神,毛就是用體現這種精神的哲學、制度和策略來締造他的共產主義國度的。
毛率領大家在長征的旗幟下奮勇前進。奪取中國。他們打垮了蔣介石。儘管美國支援國民黨、而斯大林則想在長江以南保留蔣家王朝。但是,蔣還是被趕出了大陸。毛澤東他們在世界上站住了腳。在朝鮮,他們把美國打得不得不停火談和。毛深知,他們一直在努力創造一種能使中國進入現代世界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制度。
事情發展如此迅速,超出所有人的預料,甚至比毛自己預料的還要快。此刻,毛穩穩地坐在廬山之巔,沐浴著和煦的陽光,可能已經忘卻了這一點。
馬海德是位美國醫生,一九三六年他和埃德加·斯諾一起去了陝北,從內部目睹了中國革命。一九八四年我問他,一九三六年他在保安時是否認識鄧小平,馬說,當然認識,人人都認識鄧小平。但馬有沒有想過鄧有朝一日會成為全中國的領袖呢? “從未想過。”馬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