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說他不做告密之徒。太后賜他自縊,他與家人從容就餐,視死如歸。
還有那個詩人陳子昂,本為尚書省一員小吏,卻不顧一切後果向太后上書,反對大開詔獄。嚴刑逼供、濫殺無辜,“陛下不務玄默以救疲人,而反任威信以失民望”,請太后罷酷刑,施仁政。因為話說得實在,母后看了也不便追究。
更有那不要命的郝象賢,本是一個老實本分的一般官吏,竟被周興安了個謀反之罪;他不服,向上級法官申訴,上級法官認為他無罪,卻因此被免了法官之職。郝象賢被判了死罪後不服,在押往刑場的路上大喊大叫,把皇宮中的醜事抖了出來;又掙脫繩索,從路人手中奪過一根槓子,使行刑的人不敢靠攏。他便把馮小寶的故事從頭講來,是什麼人,什麼來歷,太后怎樣與他交往,一件件、一樁樁講個詳細。旁邊的路人以及行刑官吏、解差聽得津津有味把要殺他的任務都忘了……從此後殺犯人在押赴刑場前,都把嘴堵上,再不准他們有吼叫的可能。
這些,使太平公主想到古語說的:“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想到先祖父太宗皇帝的教誨:“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
她實在替母親捏把汗。
更使她有想法的是駙馬薛紹的死。他完全是無辜的。只要母后一句話,他就得救了。偏偏送太理寺交給周興,誰不知道他那裡是閻王殿有去無回?理由還很充分,不論什麼人,只要犯了法,一律從嚴追究。“王子犯法,與民同罪”,親侄兒,親女婿自然也不例外。自家人都這樣,你外姓人還敢不服?皇太后以身作則,其他人敢循私情?
最使太平公主難受的是,那天是她把駙馬親自送給太后的,母后竟也不給女兒留點情面。早知如此,我又何必那樣做?讓人家罵我這個女人心太狠毒,親手把男人綁去送死。
越想,太平公主心裡越不是滋味;越想,越感到委屈;越想,對母后越有想法。
大概母后也覺得做得太過分了,給我加封食邑三千戶。我不希罕,也懶得上表謝恩。至於母后那些事,也無心插手。可進可退,先觀望觀望再說。
母后似有所察覺,那日進宮,母后板著面孔問:“你這一向很少進宮,在忙乎些什麼事呀?”
太平公主忙跪下說:“啟奏母后,因與攸暨的事……”母后聽了,才轉怒為笑。
現在看來,大局已定,母后將不日登基,如果自己不趕快攆幾步,就晚了。她見獻“瑞石”,獻“佛經”等大功都已被武承嗣、薛懷義等人搶去,便趕快進宮,向母后獻上改自己李姓為武姓的請求。還向母后報告了許多她親眼見到的“符瑞”吉祥的事情,請母后順應天意和民意,早登皇位。
在皇妹的啟發帶動下,睿宗皇帝李旦也上表說自己缺乏德才,請求皇太后稱帝,自己改姓武。
武后這時才感到一切已經成熟,做出實在難以拒絕,勉強依順輿情的架勢,接受了睿宗皇帝和百官大臣的請求,改國號稱帝。
這年九月九日,太后戴上皇帝的冠冕,穿上龍袍,駕臨宮城則天門城樓上,宣佈廢除唐王朝,建立大周朝,改年號為天授,自封為“聖神皇帝”。賜前皇帝睿宗李旦姓武,改稱為“皇嗣”,他的兒子皇太子李成器降格為皇孫。
接著,女皇下詔,在洛陽神都建武氏廟,追祖先為皇帝,最早的祖先周文王為始祖父皇帝,追父武士彠為忠孝太皇,其他五代祖皆有皇帝封號;把唐宗廟改為享德廟,不再祭祀。對武氏宗族,封玉的封王,升官的升官。對文武官員,論功行賞。宗秦客最早勸太后登基,功勞最大,任命他為相當於宰相的內史。傅遊藝一再率眾勸進,官升得最快,不到一年時間,由青衣(八、九品官服飾)、綠衣(六、七品)、緋衣(四、五品)升到紫衣(三品以上),故有人稱他為“四時仕宦”。
武則天的皇帝夢終於如願以償地圓了,高興非凡,特地寫了幾首詩譜了曲讓人們傳唱。其中《迎送王公》一首寫道:
千官肅事,萬國朝宗。
載延百年,愛集三官。
君臣德合,魚水斯同。
睿圖方永,周厲長隆。
歌詞通俗上口,曲調流暢明快。從宮廷唱到巷裡,歌聲不絕於耳。朝廷出了個女皇帝,並不象人們想像的那樣會引起什麼災難。雖然宮廷鬥爭餘波未息,但對老百姓來說想得很簡單,只要吃得飽穿得暖,能過上太平日子,是男是女當皇帝他們都不在乎。
這時,惟有太平公主心情最複雜。
她親眼目睹了母親登上金鑾寶殿,接受百官朝拜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