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揭示這匹健壯的駱駝是如何一下子羸弱下來的,大家在迷茫裡尋找動亂的根源。杜甫用他的筆,把他的思考如實地刻畫了下來。《麗人行》中他痛斥了女賓驕奢、國戚揚威,致使家國不寧。在《兵車行》中,又寫到“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在車馬揚塵的行軍隊伍中,看到的是朝廷窮兵黷武的貪婪: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
——杜甫《石壕吏》
帝國的官員臣子,已經喪失了原先的忠厚仁義。為了抓到更多的壯丁,平定戰亂,他們不擇手段,驅捕壯丁,露出了最為可怕的面目。《石壕吏》中的這位老婦人的三個兒子都在軍中效力,兩個已經“為國捐軀”,然而還是逃不過這些軍爺的騷擾,“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實在不行的話,軍爺啊,就讓我這個老婆子跟你們去吧,為軍隊去準備明天的早餐。老婦人的哭泣,如一把錐子,紮在了杜甫的心上。
這場戰爭,使社會的物質與精神已經迅速衰落到低谷。特別是人的精神情緒,跌落到最低點。杜甫遇到了一個從前線吃了敗仗回家的戰士,他走到舊巷裡,不聞人語響,但聽到空房子裡狐狸發出的怪叫聲,放眼望去,哪裡有昔日人丁興旺、雞犬相聞的生活氣息,親人不見了,四周的鄰居們都不見了,只有一兩個老寡婦,枯守著故鄉……在“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與“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裡,杜甫用最樸白但觸目驚心的白描語言,講述了當時田園荒蕪、十室九空、民不聊生的慘況。
詩人回過頭來,將目光轉向了他一直頂禮膜拜的王朝。朝廷之上,從帝王開始,滿朝官宦,都在縱情享樂,醉生夢死地演繹著歌舞昇平。一面是朱門酒肉臭,一面是路有凍死骨,他倒吸一口涼氣,目光由憂鬱漸漸變得冷峻起來。這個原本秩序井然的格局,到底是誰破壞的呢?
接下來的杜甫,開始悲秋,開始掉髮。他的頭髮,有一半為自己的國家命運愁白了。帶著深深的憂愁,他選擇了繼續出行,一路漂泊,耳聞目睹的人間慘況使他黯然神傷,十多年間,寫下了一千多首感懷悲憤之作。杜甫這一次出行,堪稱中國文學史上最為悲壯的出行,直到他後來懷憂而逝。
憂從何來?憂於貧病。杜甫沒有錢,長期處於貧困之中,為生計犯愁。他沒有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除了滿腹詩書,他幾乎身無長物,沒有謀生的本領和手藝,居無定所,顛沛流離,靠別人的資助和救濟度日。在長安時,他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寒酸生活。李白曾經就笑話過他,為何如此消瘦,是不是做詩太辛苦?李白的生活與杜甫是不可比的。李白常在醉中度日,有酒有肉,有車有馬,過著名士的生活,雖精神失意但物質生活是富足的。而杜甫,窮酸得一直依靠別人。這對於一個有志向的文人來說,是一種無奈的、不體面的生活。
。←蟲←工←橋書←吧←
第53節:杜甫: 憂端齊終南(3)
更為悲慘的是。當杜甫從京城趕回奉先的老家,進入家門,迎接他的,不是一派歡聲笑語,而是妻子的啼哭呼號。他的幼子,已經因為飢餓而死。自責的眼淚,潸然而下,作為一個父親,一代文宗,他竟然無法使自己的一家衣食無憂,這怎能不使他心力交瘁?自己還在朝中為官,追逐著流血的仕途,居然家中餓死了人!自己平日裡誇口文章如何出眾,下筆滔滔,卻換不來一個幸福的家庭。悲憤交加,心痛難忍。可憐的杜甫,只有在文章裡才能顯出“好論天下大事”的文雄本色,生活中的他,鮮有笑顏。
就是在這樣的時候,杜甫還惦記著什麼,“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他牽掛著那些失去土地的農民,心繫著鎮守遠方計程車兵。他只有不停地寫詩,排遣心中的悒鬱。這種憂患,是發自內心的。高尚,卻令人辛酸。
杜甫後來投奔世交兼好友的成都節度使嚴武,被表為節度參謀、校檢尚書工部員外郎,得到照顧與資助,確有幾年生活是安閒的。杜甫也可以靜下心來,一門心思地創作。晚年在成都搭建三間茅屋,原指望將就著棲身,卻被一陣秋風吹得支離破碎。他由此又有聯想,即興寫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感喟,覺得還不夠,又加了一句,“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如果真有一座宏偉廣廈,可以包容天下無房者,我老杜就是凍死也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