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3/4頁)
溜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著成績轉,分數和排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並沒有淡出。剛剛結束的中考,分數偏低的學生就有可能因為沒有學上而成為社會青年。雖然近幾年出了幾個中途輟學,或不讀大學的少年作家,但那只是特例,就像不能人人都成為陳景潤一樣。所以今天的家長過分看重分數固然不對,不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也不現實,因此我認為家長目前十分有必要補上這一課:認識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兩大決定性因素——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尤其是非智力因素在孩子學習活動中的作用。而非智力因素中所包含的每一個成分,都是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去逐步培養的。
看看下面這些格言或者名言,它們道出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勤能補拙
敢拼才能贏
信念能開拓勝利之路
大勝靠德,小勝靠智
態度決定一切
這其中的“虛心”與“驕傲”、“勤”、“拼”、“信念”、“德”、“態度”不都是非智力因素所含有的成分嗎?
二 習慣、性格與命運
要說起今天的家長可是真夠累的。先不說在事業上的拼搏,在商場上的競爭,就是在自身的學業上,都四五十歲的人了,也個個不甘落後。在我接觸的眾多家長中,有著學士、碩士乃至博士學位的人逐年增多,而沒有達到這麼高層次的家長們,已經過了而立之年仍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著更高的目標,進修專科的、專科續本的、學英語的、考計算機的、考會計師證的,等等,真的是很不容易。而往往是家長越要強,對孩子的學習態度、吃苦精神、學習效果越不滿意。於是我經常聽到家長們如出一轍的抱怨:“我都這歲數了還學呢,他怎麼就不懂得學呢?”於是為了讓孩子能“懂得學”,家長們絞盡腦汁為他們創造最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擇校、請家教、上各類輔導班或提高班(我最新調查的數字表明,暑假期間初中生上補習班、提高班或請家教的人數幾乎達到了100%)。當然這些都要以家長拼命掙錢,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作為物質保障。如此這般,家長能不累嗎?但我卻以為,家長們累固然值得同情,而累了半天不見效果卻是可悲的。問題的癥結何在?拋開太多的社會因素不說,單從家長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家長們累得不是地方,換句話說,沒有抓住家庭教育的要點——從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入手,忽視了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和培養。家長們一味地從自己的主觀願望出發,急於求成,甚至拔苗助長,不但收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前途與命運。就在我寫這段文字的當天(2004年7月24日)中央電視臺《藝術人生》節目嘉賓、作家張賢亮在回答主持人朱軍提問“為什麼能夠既成為著名作家,又成為成功商人”時,說了一句話,我當即就找紙筆記錄了下來,他說:“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太唯物了。”——這可是一位成功人士的深刻體會啊!
個案一 瘋狂的“神童計劃”
這是《現代家庭報》第1006期《家教》版的一篇自述文章。作者是懷著反省與悔恨的心情寫下的。我先摘錄文章的一小段,瞭解一下作者的教子初衷:“1995年,43歲再婚的我有了一個漂亮的兒子。想著自己碌碌無為的一生,我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把兒子培養成才。”隨後這位父親就開始實施自己的“育才”計劃:襁褓中就給他朗誦詩歌、讀英語、念數字,灌輸各種知識;3歲時開始教小學課程,每天6點被叫醒,1個小時早讀,8點半正式上課,晚上請了一位大學生教英語;同時還將孩子送到少年宮學習書法和繪畫。在這期間父子的一段對話令人心酸:
兒子:“爸爸,一休哥是誰呀,我怎麼沒學過?”
父親:“兒子,我們和其他小朋友不同,他們就知道看電視,他們知道一休哥是誰,但不知道方程式怎麼列。”
兒子:“我想一休哥一定比方程式好玩,那麼多小朋友都知道。”
父親:“兒子,你長大了就理解爸爸了。”
這位父親為了不讓其他小朋友影響兒子而儘量避免兒子和小朋友接觸。
就這樣,孩子在“煉獄”中過了四年,7歲生日剛過,行為就出現了異常:不會玩兒,發呆的時間越來越長,話越來越少,隨後就是撕書,把書撕成碎片……心理醫生確定孩子患有心理疾病。這時候這位制定瘋狂的“神童計劃”的瘋狂父親才發出“我不要神童,我只要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的吶喊。看完這篇文章後,我很替這無辜的孩子憂慮,因為他的父親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