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一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如何飛騰移位,也不能將他甩下。
低聲一笑,李珣用手再拍了兩記,聽著其中越發清晰的沙沙迴響,他這才長吁一口氣,整個身子都癱軟下來。
喘了兩口氣之後,李珣才有閒去觀察這個目標。
藉著指尖燃起微弱的光線,李珣很驚奇的發現,原來這個在千里之深的地底飛騰流動的大傢伙,正如冥火閻羅所說,與祭祖大典時所見的模樣全然不同。
李珣記得,在觀禮之日,化陰池上浮,成為湖心地宮一側小島的部分,島的面積不大,最多就是十丈方圓,其上草木皆無,只有一個石制祭臺,及兩側數個石俑而已。
化陰池就在祭臺之後,而那時,除了諸位長老,尋常弟子是沒資格上島細看的,李珣也不知那池子是個什麼模樣。
但現在,這差別卻是極大,就近來看,很難說出這東西是個什麼形狀,它縱橫均有十丈左右,和上升時的小島倒還差不多大,卻更像是一幢房子,整體都以灰白的石料堆砌。
李珣目光所及,上面刻著幾道簡潔的紋路,似乎就是一些宗門獨有的符文,邊緣處則有開鑿的痕跡,風格極是樸拙。
根據冥火閻羅提供的資訊,九幽老祖以神通開闢的出入通道,是在池子正上方─至今也沒有人明白,九幽老祖是如何將這樣一個飄忽不定的大傢伙,與千里之外的湖心地宮聯結起來。
據說,這已經不是此界的手段了,但李珣從外部來看,此刻卻有點兒明白。
且不說裡面化陰池是個什麼模樣,這看起來古拙粗糙的外殼,恐怕就是通道的一部分吧?
化陰池本體應該是祭祖大典時的那般模樣,而在沉入地下時,便由這石罩鎖住,再以某種法術連線地宮,使人可以自由出入。
而冥火所說的,入口被祖師咒靈擋住,其實就是說石罩的連線處被封堵,解決的辦法,也只有在這石罩上另闢新路了。
石罩質料是極為罕見的鎖靈灰金,除了質地堅硬之外,更具有封鎖靈氣之能。而且,在其內部刻著諸多玄奧鎖靈符紋,以保證這寶貴的靈氣不致外洩。
這本是萬無一失的準備,卻沒想到冥火閻羅因為受傷過重而操作不當,驚動祖師咒靈,在化陰池中展開大戰,雖是險死還生,但戰鬥的餘波,卻已經毀損了一部分封禁。
由此,九幽地氣強大的滲透力便能發揮作用,從中漏出一些來。
毫無疑問,便是靈氣外洩,那所謂的裂隙也大不到那裡去,甚至鑽不過一隻螞蟻,但李珣早從冥火閻羅那裡得到法子。
他也不著急,只是再度放出天冥化陰珠,貼在石壁上,腳下則緩緩繞行,使珠子儘可能地從更大面積的石壁上抹過。
珠子的反應極其強烈,而石壁那頭,甚至隱隱傳來了隆隆的震響。
李珣不為所動,耐心地緩步繞圈,只小心地避過石罩最上層,以免驚動裡面的祖師咒靈。
極幸運的,在幾乎是最遠離石罩上層的一個角落裡,李珣找到了靈氣洩漏最多的地點。
他停下身子,極盡目力找了半天,這才勉強看到一條比髮絲還要細上十倍,僅拇指長短的裂紋。
“就是這裡了。”
實乃天幸!這個位置幾乎就是距離入口最遠之處了,這樣,當李珣潛入其中時,便有很大的機會避過祖師咒靈的感應,免去了許多麻煩。
他伸出手,將掌心貼在裂隙上,幾乎是同步的,體內無底冥環“嗡”的一震,與裂隙中滲透出來的氣息發生感應。
李珣調動體內陰火,自然而然地闢出了一個連線九幽之域的甬道,精純的九幽地氣滴了一滴出來。
李珣體內便像是燃著了火,但他的腦子卻分外清楚,一段口訣緩緩流過,他統御氣機,牽扯著全身真息,輕輕跳動,手掌慢慢地陷了下去。
下一刻,李珣像是沒入了深水中,呼吸有一個自然的停頓,而這停頓又是極其短暫。
就在內外呼吸自動轉化的同時,他身子又是一輕,久違了的清新空氣撲入口鼻,他差一點兒就認為,自己又回到了地表。
事實是,李珣已經來到了石罩內部的化陰池前,李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一個石制祭臺,還有兩側的石俑。
這個角度略有些偏,可是已足以讓他看清,無論是石臺或是石俑,它們的顏色與在地表上時,是完全不同的。
石罩內沒有照明工具,但光線卻一點兒不弱。其主要原因就在於,立在祭臺兩側的石俑身上,所發出的柔和的瑩光,瑩光
略呈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