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點12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廖展雄道:“聽表弟這麼說,明教寺或許有什麼不軌之處,你打算怎麼辦?”
胡宜秋道:“小弟準備今夜進寺探個虛實。”
廖展雄道:“也好,愚兄就陪你走一趟吧。”
廖、胡二人分頭換了夜行衣,帶上兵刃,準備進城;突然,廖展雄盯住胡宜的長劍發愣。胡宜秋詫然道:“表哥怎麼啦?”
廖展雄道:“將你的長劍借我一看。”胡宜秋莫明其妙,遞過長劍。
廖展雄接劍在手,注視那劍柄上的墜飾,原來是一隻精巧玲瓏長約寸許的金絲鴛鴦,於是手握劍柄,按扣簧,抽劍出鞘,在燭火下,見微微泛出閃電般的紫光,讚道:“好劍!”,移近燭火處視之,但見近護手的劍面上,鑄有隸書“紫電”二字,驚道:“紫電劍!”
胡宜秋道:“不錯,是紫電劍。表哥為何如此驚訝?”
廖展雄道:“紫電劍是當年令先祖通甫公(明初越國公胡大海,字通甫)手持之物,聽說通甫公遇難,金華失守,紫電劍便失落了,此後再未現世。不知表弟復得紫電劍於何處?”
胡宜秋道:“是恩師所賜。”
廖展雄道:“令師是何方高人?”
胡宜秋道:“是浙江普陀山不肯去觀音院住持明敏師太。”
廖展雄沉思片刻,自語道:“紫電劍怎麼會落在明敏師太手中?”
胡宜秋道:“恩師說是上輩住持傳下來的。”
廖展雄喃喃道:“看來通甫公金華遇難後,小觀音或許隱姓埋名,到不肯去觀音院出家了。”於是問道:“表弟在觀音院聽說過徐達兵書麼?”
胡宜秋道:“沒有聽說過。”
廖展雄道:“聽我師父法慧禪師說,徐達兵書是同紫電劍一起失蹤的。”
胡宜秋道:“表哥以為徐達兵書落在普陀山?”
廖展雄笑道:“只是推測而已。”
胡宜秋道:“關於徐達兵書的事,我也聽祖父說過。”突然看到廖展雄的長劍,奇道:“表哥,你這柄劍的劍柄墜飾也是一隻金絲鴛鴦!”
廖展雄把劍遞給他,道:“這柄是青霜劍。你看這兩柄劍的劍柄墜飾同是一隻金絲鴛鴦,卻有所區別,我這柄劍的墜飾大一點是‘鴛(雄的)’,你那柄劍的墜飾小一點是‘鴦(雌的)。”
胡宜秋低頭把玩那兩隻金絲鴛鴦,讚道:“精美,精美!”
廖展雄道:“青霜劍是漢高祖劉邦斬白蛇之劍,紫電劍三國吳侯孫權六劍之一,後均為蕭梁太尉王僧辯所得。故唐初文傑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有‘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之說奇…書…網。王太尉夫妻恩愛和諧,王太尉出征時,每佩青霜劍,留紫電劍掛於寢壁。王夫人便用金絲編了兩隻鴛鴦,‘鴛’墜青霜劍,‘鴦’墜紫電劍,表示夫妻永不分離之意。”
胡宜秋道:“待我來看看這劍如何。”緩緩地抽出青霜劍,但見皓白之光,宛若霜雪,隱隱透出一股冷氣,有如嚴冬月華,鋒利無比,端的是吹毛立斷;又見近護手的劍面上鑄有篆書“青霜”二字,說道:“果是青霜劍。好劍,好劍!”
廖展雄道:“寶劍雖好,只是……”欲言又止。
第三章 古剎誅賊(上)
夜闌人靜,萬籟俱寂,月兒像一面扁圓形的銀鏡,掛在天空,依稀可見的星星,鑲嵌在灰藍色的穹幕上。廖展雄、胡宜秋身著夜行衣,輕功提攜,躥房越脊,鶻落兔起,徑向城東門而去。
廖、胡二人行至南淝河畔,見吊橋高懸,城門緊閉。城高四丈,登上並非難事,然而河寬二十餘丈,怎麼過得去呢?難道須蹚水不成?胡宜秋低聲道:“表哥,怎的過河?”
廖展雄道:“不礙事。”彎腰撿起腳邊一根樹枝,拋至南淝河中間,隨即拉住胡宜秋的手,施展絕頂輕功,一躍而前,足尖微點樹枝,續又躍起,若雙燕展翅,越過南淝河,悄然無聲地落在城牆腳下。
胡宜秋驚讚道:“表哥,你的輕功確是蓋世!”
廖展雄笑道:“表弟過譽了,‘蓋世’二字怎敢擔當。此乃九華派三絕之一,名叫百步騰空術,若非河面太寬,本也不需藉助於樹枝。”
說話間二人再度躍起,飛身上了城頭,極目西望,只見明教寺燈火明亮,遂輕輕跳至就近的民舍屋面,向燈火處奔去。
明教寺建築在古教弩臺上。臺高約三丈,南面臨街,東西北三面臨巷,不連民舍,孤立拔起,巍偉壯觀。
明教寺山門朝南。教弩臺下東西兩邊各有石階十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