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線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象螃蟹一樣,橫著身子出來,沒有比這兒更美的了。
三天之後,任得聰果然投降了。
第十章 決斷(一)
李純亮剷除國賊,有大功於江山社稷,皇帝陛下頒佈敕令,封李純亮為太原王、太師,總領門下、中書、尚書省事宜。權利如此集中到一個不是皇帝的人手裡,是夏國自立國以來,從來沒有的過事情,儒生雖然感念李純亮的恩德,為國家長治久安考慮,反對者大有人在。
從權利握在手中的那一瞬間,李純亮開始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宋軍猛攻西平府,李良輔率軍奮戰,擊退強敵,還一舉射殺大宋龍衛軍團都指揮使張伯奮,但是,大宋還有許許多多的張伯奮,而夏國只有一個李良輔,只有一個西平府。西平府不能有失,城中守軍十二萬人,雖有損傷,在合圍之前,也有補充,所以人員上還夠用,但是軍需物資恐怕支援不了多久了。最要命的是訊息不通,沒辦法知道城裡的情況,只能依靠少得可憐的情報,分析當前的局勢。
任得敬一黨被連根拔起,但是跑了一個任純信,下落不明;蓋朱城還有一個任得聰,降敵的可能性非常大。雖然任得敬在儒林聲望很差,但是他畢竟是漢人,殺了很多與任得敬有關聯的人,也大多是漢人。漢人在夏國,已經形成了不小的力量,國中的漢人怎麼想?難免有兔死狐悲之感,尤其是在這樣敏感的時期,更是要注意啊!
第三個難題,權利出現了真空,一方面要論功行賞,安撫人心;一方面還要考慮怎樣分配權利才是最合適的方法。維持太后聽政的局面,不全是為了安慰任姜,也是在彰顯他李純亮沒有謀朝篡位的野心。只有把他一心為公的形象樹立起來,許多難題將迎刃而解。父親、叔父都不能再參與朝政了,李純亮說動了父親,又勸住了叔叔,兩人雖是他的長輩,又是再親近不過的人,但是現在的國家不需要他們這樣的人,他們已經老了,該休息休息了。從靜州抽調骨幹,回京掌控軍隊;升斡道衝為門下侍郎,常忠良為樞密副使,安撫漢人。
由於京城只剩下十萬人馬,兵力嚴重不足,所以下達旨意,盡發國中男子至京師,編組整訓,要與宋國決一死戰。
朝中政務要處理,組建新軍隊的事情也不能放下,而且要盡一切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整訓。今天,李純亮帶著一隊親兵,前來軍營巡視。軍營位於京城西郊,門口處可見絡繹不絕的男子前來投軍。
三名男子,正在門口與軍官爭執,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這應該是祖孫三代吧!李純亮緩步上前,只聽那名軍官說道:“老爺子,您歲數太大了,還是回去吧!象您這樣的身子骨,不行啊!”
老人不依不饒:“我把兒子孫子都送來了,家裡沒什麼人了,你就可憐可憐我這糟老頭子,收下我吧!老話是咋說的,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我什麼都能幹,餵馬做飯都行啊!”
“不行,你這個老頭怎麼這麼倔呢!好話說了千百遍,我說了不行就不行,閃到一邊去,不要礙我的事!”軍官煩得不行,說話不那麼客氣了。
老人很失望,拍了拍兒子的肩膀,摸摸孫子的腦袋,長嘆一聲,身子一晃,差點摔倒在地。
“爹!”
“阿翁!”
李純亮沉著臉,上前道:“老爺子請留步。”然後,對軍官說道:“你是怎麼跟老人說話呢,一點規矩都不懂?”
軍官見到太原王殿下到了,聽到訓斥,慌忙跪倒,大氣都不敢出。
老人道:“不怨這位小哥,軍營不是也有規矩嘛!”
李純亮扶著老人,道:“老爺子,我做主,你就留下吧!能做什麼就做什麼,幹不動了就歇歇!”
老人大喜,說什麼都要跪下磕頭,嘮嘮叨叨說起話來就沒完:“我就說嘛,早上起來,喜鵲嘰嘰喳喳叫個不停,今天肯定有好事咧!這不,偏巧就遇上了貴人,命中的貴人啊!大官人……”
李純亮陪著說了幾句話,與老人分別,到演武場觀看訓練。演武場上,彩旗飄揚,喊殺震天,粗粗一看,少說也有四五萬人。朝廷現在控制的地盤的越來越小,只有六七座城池,但是,短短的幾天時間,還是來了六七萬人。再有十天,能來的也就都來了,應該能有二十萬人吧!來的不止是党項人,還有回鶻人、吐蕃人、蒙兀室韋人、契丹人,他們已近把這裡當作了自己的祖國,所以,為了保護祖國、保護家園,放下一切就來了。
常忠良是一個難得的人才,負責訓練這些新兵,顯示出卓越的才華,現在已經有了模樣,再有幾日就可以上陣殺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