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伯承沒有說話,只是緊緊地拉住鄧小平的手,向屋外走去。
鄧小平感到:劉伯承的手,像冰。
緩緩的山坡上,緩緩地走著劉伯承和鄧小平。
一路無語。
誰也無法知道,此時此刻的劉伯承和鄧小平在想什麼。
也許,那捏在鄧小平手中而忘記抽的香菸所冒出的縷縷輕煙,能給人們一些提示。
輕煙中,夜的黃河如同白晝,炮火燒紅了洶湧的河水,一艘艘木船在彈雨狂瀾中競渡;
輕煙中,黃泛區蒸騰著暑氣,無數將士並肩跋涉在沒膝的泥淖之中;
輕煙中,汝河翻騰著,一個個戰士中彈落水,更多的戰士如同潮水撲向彈雨;
……
也許,他們想得更多,更遠。
但是,他們依舊一路無語。
總路嘴的槍聲響了。
劉伯承的手顫抖了一下,聲音突然蒼老了許多,對著空曠的山野悽然痛呼:
“我劉伯承老而不死……我為什麼要吃粉條啊?!”
鄧小平吃驚地望著劉伯承,弄不清他是如何知道這件事的。此時此刻,任何勸慰都無法安撫這位愛兵如子的師長,鄧小平只能自語般地說道:
“應該好好安葬趙桂良同志。”
劉伯承點點頭,淚水港然落下。
“還要通知地方政府,按烈軍屬待遇照顧他的家庭。趙桂良同志犯了錯誤,我們沒有教育好,對不起生他養他盼望他的老媽媽……”
劉伯承還是點點頭,一任淚水橫流。
“如果,趙桂良同志的死能夠喚起10萬大軍,能夠激發全軍鬥志,有利於我們建立起鞏固的大別山根據地,那麼他會安息的。”
菸頭燒到了鄧小平的手指,他感到一陣鑽心的疼痛……
警衛團3連的牛原平和戰士們捐出自已為數不多的積蓄,買了口一作厚的白木棺材,埋葬了他們的副連長。
1984年秋天,已經離休、年過六十的張之軒自費走遍大別山。
總路嘴上了年紀的群眾都還記得那次公判大會,記得那位為了嚴肅軍紀而被處決的副連長。說起這件事,他們依舊為他難過,依舊懷念著他。
張之軒走到趙桂良的墳前,小心翼翼地除去墳上的雜草,用顫抖的手掬起一捧黃土,輕輕地安放在戰友的墳頭。
張之軒脫帽默哀。
大別山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死者常眠,留給倖存者心頭的苦澀依舊。太陽還是那個太陽,只是陽光下什麼都在改變,唯獨那記憶如同這綿亙的大別山,依然山青水綠。
第12章 飲馬長江
廬山牯嶺 蔣介石官邸 1947年月21日
牯嶺的子夜,月色澹泊,樹影婆娑
通往官邸的河東路掩映在高大的黑松林裡,更顯得婉蜒盤亙,寂靜幽深。
兩乘滑竿在逶迤的山道上徐徐行進,一群官員、軍警簇擁左右。
蔣介石和宋美齡分坐在滑竿的竹藤椅上。
蔣介石身板筆直,沉著面孔,臉上的肌肉如間刀雕斧鑿一般,雖顯生硬,但透著力度。
宋美齡則有些倦怠,時爾顧盼松林,時爾望望淡月。秋風蕭瑟,枯葉飄零。她搞不懂,這個時候上廬山做什麼。
那天,蔣介石從北平開完軍車事會議匆匆趕回南京,宋美齡到機場迎接他。汽車由大校場機場駛入市區,蔣介石望著滿天飄飛的梧桐落葉,略覺寒意,不禁道:“已經是深秋了。”可才過了幾大,他又執意要上廬山“避暑”。
宋美齡想起丈夫近幾個月來風塵僕僕,奔波勞頓,日漸憔悴,心中升起一絲惻隱之情。
這位中國第一夫人決不是隻會陪著丈夫流淚的女人,她站在第一夫人的高度上俯瞰著中國大地,時時以自己的見解、主張影響她的獨裁者丈夫。她到處播種美麗動人的笑臉,以使丈夫獲得民眾的更多愛戴。她出訪美國,以驚人的風采、辯才和流利的英語為丈夫贏得世界第一強國的支援。她是個了不起的女人。美國人曾為她傾倒,颳起了一股不小的“宋美齡旋風”。
美國之於宋美齡猶如第二故鄉,可是近來她對它越來越不滿意了。
魏德邁來華,本指望他能帶來排山倒海式的軍事、經濟援助和美國對華政策的激烈改變,為扭轉時局起到鼓舞人心的推動作用,至少他可以特使的身份影響杜魯門總統,適當增加些輿論支援。沒想這個吝嗇的滑頭風光了大半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