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的滑翔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政治家,他留給後人的歷史遺產,還有兩點值得特別提出:一是勤政,二是選儲。
勤政,是雍正區別於其他帝王的一個顯著特徵。縱觀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像雍正那樣勤政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在位期間,自詡“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遊獵,日理政事,終年不息。僅以硃批奏摺而言,雍正朝現存漢文奏摺35000餘件、滿文奏摺6600餘件,共有41600餘件,他在位12年零8個月,實際約4247天,平均每天批閱奏摺約10件,多在夜間,親筆硃批,不假手於他人,有的奏摺上的批語竟有1000多字。
選儲,是雍正留給清代的一份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就是建立秘密立儲制度。清朝皇帝的繼承人問題,康熙以前沒有制度化。清太祖死後,因皇位繼承演出大妃生殉的悲劇,害得多爾袞從小失去母親;清太宗死後,尚未入殮,幾乎演出兵戎相見的慘劇;清世祖死後,倉促讓一位8歲的孩童繼位,大清出現一位英明的君主實屬幸運;清聖祖死前儲位未定,演出了雍正兄弟骨肉相殘的鬧劇。大清皇朝,是家天下,用什麼辦法在家族內確立接班人,是清朝建立100多年所沒有解決的問題。用嫡長制?雖可以避免兄弟之爭,但不能保證選優。明亡教訓,已有前車之鑑。用太子制?康熙帝失敗的教訓,雍正已經親歷切膚之痛。怎麼辦?雍正想出一個辦法,既預立皇位繼承人,又不公開宣佈,這就是秘密立儲。即將傳位詔書置密封錦匣中預先收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這是建儲制度的一項重大創革。其積極的方面是,既有利於在皇子中選優,又避免皇子們爭奪儲位,相對地保證了皇位繼承的平穩過渡。
順治選了康熙繼位,雍正選了乾隆繼位。這兩位大清皇帝,都君臨天下60年,開創出中國皇朝史上的“黃金時代”——“康乾盛世”。應當說,雍正有眼力,有見識,看準並決定要乾隆繼承、光大他的事業,確是選對了接班人。這對大清帝國、對中華民族、對亞洲歷史及世界文明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雍正處於承上啟下的歷史時期。雍正既繼承了康熙大帝的歷史遺產,又改革了康熙晚年的弊政;他既為乾隆強盛奠下了根基,又為乾隆繁盛準備了條件。康、雍、乾三朝,既是清朝歷史發展的鼎盛時期,也是中華帝國皇朝歷史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
應當說,雍正在位的13年,政績卓然。但是,就在他執政已見成效之時,卻突然去世。
死因:眾說紛紜
胤禛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時,在圓明園猝然去世。據《清世宗實錄》和《張廷玉年譜》記載: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胤禛偶感違和,仍照常聽政,並召見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大學士張廷玉每日進見,未嘗間斷。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皇五子和親王弘晝等,御榻之側,朝夕奉侍。二十二日,病情惡化,太醫搶救。二十三日子時,進藥無效,龍馭上賓。前後三天,可算急症。胤禛突然而死,官書不載原因。於是,胤禛死因之謎,朝野眾說紛紜。
一說,胤禛是被呂四娘謀刺死的。稗官野史如《清宮十三朝》、《清宮遺聞》等書,都有雍正遇刺身亡之文。傳說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女兒,也有說是呂留良的孫女。當年,呂留良因文字獄被死後戮屍,呂氏一門,或被處死,或被遣戍。但呂四娘攜母及一僕逃出,隱姓埋名,潛藏民間。呂四娘拜師習武,勤學苦練,尤長劍術,技藝高超。後來,呂四娘喬裝改扮,混入深宮,一日,乘機砍掉雍正腦袋。或說,呂四孃的師傅,原是雍正的劍客,後離去,培養了女徒呂四娘。這個民間傳說,流傳200多年。到1981年,曾發掘雍正泰陵地宮,未開啟,即作罷。但民間傳言雍正棺材已經開啟,雍正的遺體有屍身而無屍首,想以此證明胤禛之頭是被呂四娘砍掉的。這些傳說,都是無中生有,純屬野史逸聞。學者認為,呂留良之案,呂氏一門,男女老幼,俱已嚴禁,不能逃逸。就連呂留良父子墳墓,都加以監視,呂女不可能逃脫。所以,呂四娘行刺雍正說,實屬子虛烏有,絕不可信。
二說,胤禛是被宮女縊死的。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傳說雍正九年(1731年),宮女夥同太監吳首義、霍成,伺胤禛睡熟,用繩縊殺,氣將絕,被救活。這個逸聞源自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真實故事。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宮女楊金英等“伺帝熟睡,以組縊帝項,誤為死結,得不絕”。同夥張宮女害怕,跑去報告方皇后。皇后趕到,解帛組,帝氣絕,命召太醫許紳急救。《明史·許紳傳》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