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的滑翔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三輛、第四輛,警察總監張璧乘第五輛,首尾相連地直奔溥儀當年的出生地——醇親王府北府。這真是應了在宣統登極時說的那句話:“我不挨這兒,我要回家!”現在溥儀回家了!
戰犯1925年溥儀移居天津,先後住在張園、靜園。1931年到東北,1932年任偽滿洲國“執政”,1934年3月改稱“滿洲帝國皇帝”。1945年日本投降後被蘇軍俘虜,在伯力(今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收容所。1950年8月被移交中國政府,後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溥儀前後共度過15年的監獄生活。
公民1959年溥儀得到特赦。1964年任全國政協委員。1967年10月17日,因患腎癌病故,終年61歲。溥儀死後,愛新覺羅家族商量,決定將溥儀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寶山公墓骨灰堂。爾後,將溥儀骨灰重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在這裡補充一下。溥儀3歲登極後,清室曾考慮為其選擇“萬年吉地”。此事有兩說:一說溥儀登極後選“吉壤”在清西陵崇陵旁旺隆村,並於宣統二年(1910年)破土動工;另一說1915年溥儀10歲時選定“吉壤”,也在旺隆村。溥儀生前是否建陵,毓嶦(溥儀之侄)先生與筆者函中說:“梁鼎芬為(崇)陵工大臣,豈能同時為溥儀建陵?”所以,溥儀在位時,並沒有建陵。1994年,香港人張世義出資,在清西陵崇陵(光緒陵)西北闢建“華龍陵園”。張世義同溥儀遺孀李淑賢商量後,李淑賢於1995年1月26日,將溥儀骨灰遷葬於華龍陵園內。李淑賢生前遺囑,據毓君固《末代皇帝的二十年——愛新覺羅·毓嶦回憶錄》記載:“我的骨灰堅決不要和溥儀葬在一起,我要去八寶山人民公墓。”所以,李淑賢的骨灰沒有在“華龍陵園”內同溥儀的骨灰合葬。
溥儀的家庭,他的父母、兄弟,前面已經敘述。溥儀先後共有5位妻子:
(1)“皇后”郭博勒氏(又作郭布羅氏),名婉容,達斡爾族。民國十一年(1922年),溥儀18歲時同婉容結婚。婉容結婚前住在北京東城鼓樓南帽兒衚衕今35、37號院。溥儀在退位後結婚,但根據《優待條件》,其尊號仍不廢。故其結婚仍稱“大婚”,婉容仍稱“皇后”。而實際上此時溥儀已經不是皇帝,郭布羅·婉容也就不成其為皇后。
(2)“淑妃”額爾德特·文繡,與婉容同日和溥儀結婚。後來文繡在天津與溥儀離婚。
(3)“祥貴人”他他拉氏,後改姓譚,名玉齡,與溥儀在長春結婚。譚於1942年死。
(4)“福貴人”李玉琴,1943年與溥儀在長春結婚,1957年離異。李於2001年病逝。
(5)夫人李淑賢,1924年生,於1962年“五一”同溥儀結婚,則屬平民婚姻。李於1997年病死。
溥儀對清朝歷史,因為年幼而沒有獨立政治責任。對宣統皇帝的歷史是非功過,用不著加以評論。溥儀只是作為一個清朝末帝的歷史符號,而存在於歷史典冊。至於溥儀出宮以後的歷史,不屬於“清十二帝”的敘述範圍,則不必贅言。
清朝皇帝有兩個巧合的歷史現象:
第一,清朝太祖高皇帝興起於今撫順市所屬新賓赫圖阿拉,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又監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撫順——既是清朝首位皇帝興起的地方,又是清朝末位皇帝被囚禁的地方。這是歷史的巧合。
第二,清朝興起時的皇后是葉赫那拉氏,清朝覆亡時的太后也是葉赫那拉氏。蔡東藩《清史演義》第二回有一段話說:努爾哈赤建祭天之所堂子時,掘出一塊石碑,上書六個大字;“滅建州者葉赫”!後果然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隆裕太后時清亡。這是小說家言,屬附會之詞。可以肯定地說:所有滿文、漢文、朝文史料,沒有關於這塊石碑的記載。
宣統沖齡登極,成為大清末帝。中國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皇帝以降,到1912年宣統皇帝退位,歷經2132年,有492位皇帝。溥儀不僅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而且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溥儀退位,既是大清皇朝的終結,又是中華帝制的終結。辛亥革命與宣統退位是中華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件!從此,共和代替帝制,民主代替君主。
溥儀個人小檔案
姓名:愛新覺羅·溥儀
出生: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十四日
屬相:馬
卒年:1967年
享年:62歲
諡號:無
廟號:無
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