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比較單一,比如生產繼電器、螺絲釘、打火機、汽車零部件等諸多產品中的一種。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這些企業已經拓展到華東之外的地區,業務形態也不再單一:到東北建廠,就近利用豐富的農業、礦產資源;到西北、西南建廠,利用本土更廉價的人力資源;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投資房地產……商業智慧缺位正制約著民營企業的發展。企業涉足的產業越來越多,面對新的產品、新的服務,需要的管理技能就越專業,就需要越專業化的管理人才。杭州的民營企業遇到的問題是所有的中國企業遇到的問題。這位同學說:都在說中國民營企業的第二代問題、權力轉移問題,但專業化的管理、專業化的人才問題,是中國民營企業更普遍面臨的問題。他甚至說,要解決第二代問題、權利交接問題,一定要解決專業化的管理、專業化的人才問題。何處尋找商業智慧?目前中國民營企業的解決方式是在家族內部尋找。除了將孩子送到北京、上海,甚至海外求學之外,在杭州、在蕭山,有許多企業家將子女送到銀行上班。有企業家為了讓子女到銀行上班,先存1000萬甚至更多的錢到銀行,成為銀行的大客戶,支援銀行的業務發展。一些企業家將孩子送到阿里巴巴、浙大網新這樣的當地明星公司來上班。他們希望有一天孩子學成歸來,繼承自己打拼一生累積下來的產業。他們始終將尋找商業智慧的眼光放在家族內部。這與西方、歐洲形成很大的差別,西方的公司,包括許多家族企業,比如IBM、杜邦、洛克菲勒,除了在家族內部尋求商業智慧外,他們更多的將目光投向家族外部,投向全社會。諸多原因形成了這種中西差別,最重要的原因是過去數千年來,東方社會以宗法、血緣維繫,西方自文藝復興後,資本主義制度一經確定,西方社會以契約維繫,組織各種社會資源,包括經濟資源的制度亦如是。由宗法、血緣維繫的東方社會,對於家族外的人很難建立信任感,對家族外商業智慧的信任缺失,使我們短視、逼仄。歷經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這個社會某些執行邏輯並未發生任何變化,其中包括中國民間的經濟資源組織方式。正如前述那位同學所憂慮的:如何建立起對外部商業智慧的信任,吸引外部商業智慧加盟對於中國經濟發展十分重要。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三種經濟力量博弈和消長的三十年。外資企業沿襲總部的做法,一進入中國就使用職業經理人,職業經理人是利用外部商業智慧最主要的方式與途徑,改革開放三十年,外企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職業經理人,唐駿、吳士宏、杜家濱、周偉焜、孫振耀是這些人中的代表。國有企業曾試圖突破,2003年12月,國資委成功地面向全球招聘7名高管,2008年7月,國資委又發文稱,將面向全球招聘16名高管。國有企業、外資企業,都有一套吸收商業智慧的機制,有一個成熟的人才選拔鏈條。國有企業有政府幹部選拔機制做支撐,外資企業商業智慧全球流動。最缺少商業智慧的是中國的民營企業,傳統思想給予他們的束縛也最深,他們最需要建立對外部商業智慧的信任感,建立這樣的信任感,他們需要一個樣板。
唐駿恰好就是這樣一個樣板。職業經理人制度經外資企業引進中國,但將職業經理人制度帶進民營企業的,唐駿是第一人。與他同時代的職業經理人,大多在跨國公司堅持終老,或光榮退休,或無奈出局。唐駿不一樣,從微軟到盛大,從跨國公司到中國民營企業,唐駿開闢了一條同時代的跨國公司職業經理人沒有經歷過的道路。從盛大到新華都,唐駿創造了10億元天價轉會的紀錄。這對於中國的民營企業有更深層的意義:從微軟中國到盛大,唐駿將外部商業智慧引入民營企業;從盛大到新華都,10億元天價轉會,唐駿將商業智慧流動的制度引進了民營企業。
是否寫這本書,作者頗費思量。今年4月,唐駿加盟新華都,10億元天價轉會的紀錄讓所有人震驚。訊息對外公佈前,作者數次與唐駿透過電話做了很長時間的交流,他說了很多,從常州到日本,從美國到微軟,再到盛大、新華都,他最終選擇了做一名職業經理人,並將其當成一種理想堅持下來,一做就是十年,這讓人感動。當時作者正在寫另一本書,這是一本有關過去三十年,新技術、新產業向中國轉移將給中國帶來何種影響的書。當時作者正沉浸在一種宏大敘事的困境中不能自拔,痛苦而讓人迷戀。唐駿的故事讓作者決定停下另一本書的寫作,啟動寫作這本有關唐駿、有關商業智慧流動對當下中國的影響的書。
唐駿當初並不願意做這本書,他覺得一個商業故事、一部人物傳記對於讀者、對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