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2/4頁)
天馬行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到一地,便摧毀民主政權,搶劫物資,燒燬房屋,還活埋民主政府的工作人員。他們揚言:要把八路軍攆到老黃河以北去。
在李仙洲的進犯面前,八路軍只有起而自衛。羅榮桓日夜密切注視著事態的發展,經常與分局和軍區的其他領導人商議,決定先在群眾中進行充分的思想動員與準備工作。山東分局、軍區、省戰工會、省參議會分別召開了由工農商學兵各界參加的以反內戰為主題的各種會議,號召全體軍民,反擊蔣介石挑起的反共內戰陰謀。在軍事上採取自衛原則、堅持自己的陣地、堅決打擊為虎作倀的劉桂堂、申從周進攻的同時,在政治上堅持與李仙洲部進行聯絡、疏通,以推動其抗日,從而減輕其對八路軍根據地的壓力。
在抗擊李仙洲進攻根據地的同時,羅榮桓也注視著北面于學忠部的動向。八路軍需要于學忠有所動作。不出所料,隨著李仙洲進入山東,蔣介石同於學忠的矛盾便直接表現為李仙洲同於學忠的矛盾。李仙洲尚未入魯時,便大挖于學忠的牆角,派人聯絡屬於于學忠管轄的山東各地方實力派,加委封官。于學忠懷疑李仙洲要吃掉他,因此從心裡恨李仙洲。這時,李仙洲率部進入山東,這就使于學忠更加心存疑懼。為保持自己在山東的地位,于學忠即以省政府主席牟中珩的名義,將山東所有小股地方武裝,統編為縣和專署的保安隊,使李仙洲無隙可乘,同時對向李仙洲頻送秋波的保安第二師張步雲部,以不聽指揮為名,實行軍事討伐。
于學忠的防地在沂、魯山區和諸(城)日(照)莒(縣)山區。沂山位於沂水縣北,魯山位於萊蕪縣東,兩山峰巒連綿,山崮聳立,形勢險要,西連泰山,南連蒙山,北抵膠濟鐵路,東達諸城、莒縣、安邱,縱橫數百里,構成山東中部最大山區,是山東的屋脊。諸日莒山區,是濱海區北部的重要地區,北與沂山山區相銜接,南與甲子山區相連,是溝通濱海區與膠東區聯絡的重要依託。
這些山區本來是八路軍的地盤。抗戰開始時,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首先開闢了這些地區作為根據地。可是,1939年春季以後,先後為沈鴻烈、于學忠等部所佔據。國民黨的山東省政府和魯蘇戰區總部,都集中到這些地區。這些地區在國民黨苛捐雜稅的壓榨下,民不聊生,有些地方已變成了無人區。
于學忠的日子也不好過。在國民黨內部,他得不到重視;在統一戰線內,他本可以與八路軍站在一起,但又心存疑慮;在外部,他又受日偽軍的不斷打擊。抗戰以來,于學忠部已遭到重大損失,部隊減員,地盤縮小,士氣低落,處境十分困難。而沈鴻烈系統的吳化文部,於1943年1月間公開投敵,吳化文當了偽和平建國軍第三方面軍司令,在日軍的支援下向于學忠發動進攻,已劃歸李仙洲管轄的張步雲部,也進逼日莒山區,使于學忠部處境更加險惡。
在這種情況下,于學忠太需要同盟者了!
從1939年于學忠部進入山東以來,共產黨與他們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當於學忠遭到蔣介石、沈鴻烈排擠時,共產黨向他表示同情,並從各方面支援他們抵抗頑固派的壓力,掩護他們與大後方聯絡的交通線,乃至供給他們給養,配合他們反擊日軍的“掃蕩”等等。但是到“八三”事變及甲子山戰鬥以後,雙方關係一度非常緊張。
1943年2月間,雙方關係開始緩和,八路軍主動伸出了友誼之手。當時于學忠部遭到日軍“掃蕩”,八路軍主動給予配合,允許于學忠的部隊退入八路軍的防地,于學忠因此對八路軍的態度轉好。羅榮桓因勢利導,派人與于學忠疏通關係,3月間,雙方互派代表聯絡,4月間,約定恢復電臺聯絡。
當然,于學忠同八路軍關係拉近的真正原因,主要還是他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這時在山東,如果想對付李仙洲,除了八路軍以外,于學忠已沒有第二支可以建立同盟的力量。靠他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有效對付李仙洲的,要使自己的隊伍能夠生存下去,就必須與八路軍建立同盟。
其實,八路軍伸出友誼之手,也在情理之中,兩方都希望在山東增加幫手而不是對手。
禮送于學忠離開山東
1943年4月下旬,李仙洲部劉春霖師由魯南繼續向天寶山區進犯,妄圖迅速東進,與于學忠會合,搶佔沂蒙山。6月間,李部的第二梯隊到達湖西,並向冀魯豫八路軍展開進攻。
由於于學忠與八路軍已心存一種默契,所以他沒有在行動上給予配合。相反他們兩派之間的矛盾卻越來越大。
6月間,蔣介石看到于學忠和李仙洲的矛盾越來越大,積怨越